失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对失眠的论述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经过不断的丰富与提高,对失眠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研究思路和治疗方法。从痰论治邓铁涛认为实证失眠以痰阻为最多见。治疗时常以温胆汤变通化裁,加补气运脾之品以截痰源,再据病情或加重镇之剂,或合养血之方,或佐甘缓……
失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 ,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对失眠的论述早见于《内经》 ,后世医家经过不断的丰富与提高 ,对失眠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研究思路和治疗方法。
从痰论治邓铁涛认为实证失眠以痰阻为最多见。治疗时常以温胆汤变通化裁 ,加补气运脾之品以截痰源 ,再据病情或加重镇之剂 ,或合养血之方 ,或佐甘缓之品。对心脾血虚失眠则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多合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补中缓急。对失眠兼瘀血内阻者 ,用补气活血法 ,重用补气药 ,配合活血药以消瘀散瘀。对于病情复杂的失眠患者 ,尤其老年、久病之人 ,或顽固性失眠者 ,多中药内服与外洗并用。
从脑论治颜德馨教授认为治疗失眠的关键问题是调整脑府气血阴阳 ,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并就虚实两型分为十法 :①清化热痰法 :适用痰热沃胆 ,内扰心神者 ,予黄连温胆汤 ;②理气化瘀法 :适用情志不遂 ,肝失条达 ,日久气滞血瘀 ,神明受扰者 ,予活血镇静汤 ;③清肝泻火法 :适用肝气郁结 ,木郁化火而心阳亢奋者 ,轻者予加味丹栀逍遥散 ,重者予龙胆泻肝汤 ,老人肝阳素亢者予大定风珠 ;5和胃降逆法 :适用饮食不节 ,肠胃受伐则胃不和而卧不安者 ,予和胃安神汤 ;⑤补养心神法 :适用心脾两伤者 ,予黄连归脾汤 ;⑥交通心肾法 :适用少年相火偏亢情欲妄动 ,或老年肾阴亏损 ,心火偏旺者 ,予黄连阿胶汤 ,或配交泰丸 ;⑦柔肝益胆法 :适用虚劳虚烦失眠者 ,予酸枣仁汤 ,对病后胆虚邪袭者用珍珠丸 ;⑧宁神定志法 :适用精神受创或骤然惊吓而引起者 ,予定志丸加味 ;⑨养血安神法 :适用荣血亏虚 ,心气不足失眠者 ,予甘麦大枣汤加减 ;⑩衡法 :对病因复杂虚实难分者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血府逐瘀汤两方平调阴阳气血 ,故为衡法。
从虚实论治吉良晨教授常将炒枣仁、夜交藤作为治疗失眠的基本药 ,以滋阴补肾为主 ,辨证分型调治。并认为虚证失眠以阴血不足、阴虚内热为辨证关键 ,选用百合地黄汤加炒枣仁、夜交藤。实证失眠则应以痰热内扰为辨证关键 ,选用温胆汤、保和丸加炒枣仁、夜交藤。从瘀阻论治何任教授对脉络痹阻、心失涵养之失眠者 ,治以复脉之法 ;对肝郁血瘀、心神不宁之顽固性失眠 ,治以和络舒郁安神 ;对湿滞中宫、胃失和畅之失眠 ,治以和胃消食 ;对心肾阴亏、肝阳上亢之失眠者 ,治以益肾清肝 ;对心虚胆怯、魂不系宅者 ,治以镇惊安神定志。从肝论治许多学者认为 ,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的主要原因 ,而肝与情志变化最为密切 ,故认为失眠与肝有关 ,当从肝论治。
程运文归纳了治肝六法 :①疏肝清热法 :适用于肝经郁热型 ,方用疏肝安神汤加减 ;②泻肝清火法 :适用于肝火亢盛型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③清肝化痰法 :适用于痰热犯肝型 ,方用芩连温胆汤加减 ;5补养肝血法 :适用于肝血亏虚型 ,方用补肝汤加减 ;⑤滋补肝阴法 :适用于肝阴不足型 ,方用养肝阴方加减 ;⑥温补肝胆法 :适用于肝胆气虚型 ,方用理郁升陷汤加减。戴东曦认为 ,对失眠的治疗无论从辨证治疗或从药物选择 ,均应考虑直接或间接地调肝安神 ,并常用逍遥散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效果较好。王平等认为失眠病机以肝郁为主 ,治当疏肝解郁 ,药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从胃论治刘兴武认为中焦湿热、痰浊内扰、胸隔郁热、食滞胃脘、腑实肠壅、中焦痞结、中焦虚寒、中土阴虚可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 ,故以调和胃气为主 ,方用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胆汤、栀子豉汤 (或凉膈散 )、保和丸、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麦冬汤加减化裁。肖玉英提出从胃论治五法 :①清化和胃法 :适用于中焦湿热者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②化痰和胃法 :适用于痰浊内扰者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③消滞和胃法 :适用于食滞胃肠者 ,方用保和丸合承气汤加减 ;5温中和胃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者 ,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⑤养土和胃法 :适用于中土阴虚者 ,方用麦冬汤加减。
从火热论治蔡向红等认为 ,失眠症既可从壮火食气而得 ,也可因少火衰微 ,火微不明 ,神无所附而成。故失眠症不论虚实 ,其责均在火 ,当从火论治 ,或清心泻火以安神 ,或温阳培火益气而定志 ,均可奏效。黄文东认为失眠以虚火、实火为多 ,应采取“惊者平之”的治法 ,凡患者失眠伴舌质 (或舌尖 )红 ,一般都归心肝火旺 ,常以珍珠母丸加减治疗。
武海燕等认为失眠从火论治常见于 :①肝郁化火 ,上扰心神 ,治以疏肝泻火 ,除烦安神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痰火内扰 ,心神不宁 ,治以清热化痰、降火除烦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③心肾不交、虚火上炎 ,治以滋阴降火 ,除烦安神 ,方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生地、麦冬、知母、百合 ;5五脏阴亏、神明失养 ,治以滋阴安神 ,常用药物麦冬、百合、丹参、白芍、女贞子、沙参、玉竹、石斛等。
总之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特点 ,无论是按虚实辨证 ,或是从肝、从胃、从火、从痰等论治 ,也无论是经方原药原量应用 ,或是名方合方加减 ,或是方药自拟 ,均有独到之处 ,都为中医学攻克失眠顽症提供了临床依据。但也发现 ,对失眠的临床研究缺少统一的观察指标 ,而且药味较多 ,不利于进一步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注意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