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以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多梦、健忘、头晕、乏力、纳少等症状,或有易惊、恶梦,或有烦躁、头痛等症。中医认为:不寐是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和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和神志不宁;或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或抑郁暴怒,肝胆火旺……
失眠 ,中医称为“不寐”。以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 ,醒后难以再睡 ,甚至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多梦、健忘、头晕、乏力、纳少等症状 ,或有易惊、恶梦 ,或有烦躁、头痛等症。
中医认为 :不寐是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 ,生血之源不足和心神失养所致 ;或因惊恐、房劳伤肾 ,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和神志不宁 ;或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 ;或抑郁暴怒 ,肝胆火旺 ;或因情志不畅、肝阳扰动 ;还有因饮食不洁、脾胃不利而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由七情所伤、思虑太过或暴受惊恐 ,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导致气血阴阳失和 ,脏腑功能不调 ,以致心神疲劳 ,神不守舍而不得安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多梦、浅睡、梦游。白天萎靡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头痛、头昏、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针对失眠的发病特点 ,中医主要采用活血化瘀、醒脑安神、育阴潜阳的药物来宁神定志。当然 ,这要按照中医理论来辨证施治。因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是导致人体机能失调的原因 ,如情绪不稳、心情抑郁、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 ,所以在治疗中还要特别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 ,劝其解除烦恼 ,消除思想顾虑 ,避免情绪激动 ;睡前不吸咽 ,不喝酒 ,不饮浓茶 ;晚饭不宜过饱 ;每天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 ,均是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
此外 ,按照中医理论 ,针灸按摩也是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针灸主要取穴定神、百会、足三里、安眠等穴位 ,配以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等进行治疗。治疗失眠的传统按摩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
1、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头部上方 ,以右手食、中二指点按睛明穴 3- 5次后 ,以一指或双拇指推法 ,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推至两太阳穴处 ,操作 5- 10分钟。然后双手拇指分别抵于两侧太阳穴 ,换用余下四指推擦脑后部风池穴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 ,再以双拇指尖点按百会穴。
2、患者坐位 ,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 ,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 5- 7次 ,然后术者站在患者之后 ,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 ,拿肩井 3- 5次。
3、患者俯卧位 ,术者在其背部用滚法 ,操作3- 5分钟。心脾亏损者 ,可多按揉心俞、脾俞 ;肾虚者 ,可多按揉肾俞 (腰部两侧 ),关元俞 ,最后再点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4、自我按摩 :可在每晚睡觉前 ,坐于床上进行如下按摩 :(1)揉百会 50次。 (2)擦拭肾俞50次。 (3)摩脐下气海、关元 50次。 (4)揉按足三里、三阴交各 50次。 (5)擦涌泉 100次。(6)仰卧于床上作细而均匀的深呼吸 30次 ,全身放松章守丹田即可入睡。
5、每晚临睡前先揉足三里、三阴交 ,每穴 1分钟 ,再掐按内关、神门穴 1分钟 ,再用双手掌根部揉擦背部 ,以有热感为宜 ,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肝俞。最后平卧闭目养神 ,不生杂念 ,用拇、食指按揉双侧睛明穴 ,连续揉按 3- 5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值得注意的是 ,用按摩疗法治疗失眠 ,不宜用叩砸、提弹等兴奋手法 ,应采用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缓慢轻柔的表面按摩或深部按摩手法方能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