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中医学认为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人体对睡眠的要求,一般青壮年一夜睡7-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中医学认为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 ,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 ,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 (即昼夜节律 )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人体对睡眠的要求 ,一般青壮年一夜睡 7- 9小时 ,少年幼儿增加 1 - 3小时 ,老年人减少 1- 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 (时间 )的要求。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 ,整夜不醒或醒一次 ,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 ;不梦少梦 ,不是多梦或恶梦 ;睡眠深沉 ,不是似睡非睡 ,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 -清晨 6点 ,老年人稍提前为晚 9点 -清晨 5点 ,儿童为晚 8点 -清晨 6点。这样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 ,长期违反这个规律 ,就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 ,而发生失眠现象。
为降低失眠症发病率 ,使人们能了解病因、了解失眠症的治疗、康复和预防知识 ,本报特邀请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主任王翘楚教授、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副主任医师就此问题阐述观点 ,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和预防失眠症。
失眠 ,中医古籍记载称“不寐” ,其内涵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
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 ,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 ;或多梦、恶梦 ,似睡非睡 ;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 ,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 ,且白天其他症状不明显 ,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 ,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失眠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 ,或外界环境的干扰 ,或服用某种药物、饮料等因素引起 ,出现一时的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早醒等症状 ,是难免的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经过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调节 ,不需服用什么安眠药物 ,数日后便可自动恢复正常睡眠。这种日常生活中有时出现短时间的失眠症状 ,并不奇怪 ,也不可怕 ,不必急于服用安眠药 ,通过自身调节是可以恢复正常睡眠的。如果出现上述某种失眠症状 ,且连续时间 2周以上 ,并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 ,明显影响白天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 ,可以说是一种疾病的表现 ,当称失眠症。失眠症发病也有较、中、重程度不同 ,因此 ,对失眠症的诊断需要有一个量和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才能作出相对比较客观的判断。
5大因素不摸清岂能盲目乱投医
我们曾对 19 9 3年 - 19 9 6年在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失眠症专科门诊就诊的1812例失眠症病人进行了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 ,发现其发病因素与古代文献记载有很多不同。当今失眠症的发病主要有 5大因素 ,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体质因素即指个人体质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较敏感 ,具体表现为遇事易于多思多虑等 ,这部分人占 3. 5%;精神心理因素 ,包括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担心惊吓等 ,这部分人占 55. 9 %;疾病因素 ,包括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 ,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内分泌疾病、慢性咽炎、呼吸道疾病、颈椎病、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部分人占 16. 4%;因环境干扰因素如房屋拆迁、迁入新居、环境改变、上三班、经常出差、马路边住房等而致失眠者占 3. 6%;因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扩血管药、激素、抗精神病药、抗痨药等而致失眠者占 1.3 %;另有 19 . 3%的失眠症患者不愿暴露诱发因素。从以上 1812例失眠者发病因素统计数据分析 ,其中因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失眠者占5 0%以上 ,因其他疾病引起则次之。再次是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诱发失眠症也是当今一个新问题 ,在临床中有不少失眠症是由有些药物引起的 ,这很值得临床医生重视。从上述可见 ,患了失眠症首先不要盲目紧张 ,应自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诱发的 ,如系精神心理、环境因素诱发 ,则可在工作和生活上作一些自我调整 ;如系疾病或药物因素诱发 ,则应去医院 ,请专科医生作相应的治疗或药物调整。而临床医生在诊治失眠症时 ,病史询问中必须重视失眠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调查 ,才能针对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格、实验检查等作出正确的诊断 ,然后对症下药 ;中医则可据情辨证施治。
6多 6少是特点中医治疗方法多
当今失眠症的临床证候表现特点与古代文献记载有很多不同。我们根据上述 1812例失眠症病人性别、年龄、职业调查的结果 ,结合 5人发病因素分析 ,再结合临床证候表现 ,发现当今失眠症临床证候表现特点有 6多 6少 :精神亢奋者多 ,精神衰弱者少 ;气血旺盛者多 ,气血虚弱者少 ;无外邪感染者多 ,有外邪感染者少 ;中壮年人较多 ,老年人较少 ;因精神情志因素 +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 ,单纯因体质因素先天不足神经衰弱者少 ;实证者较多 ,虚证者较少。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一般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中医中药和镇静催眠类西药 ;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心理咨询等等。实践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患者常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惊吓或因其他躯体和精神疾病而诱发 ,临床表现以入睡困难或早醒、或间断多醒、多梦 ,甚则通宵难眠为特征。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情志”“乃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所以上述证状中医辨证均属肝气偏旺的一种表现 ,肝木偏旺而上亢脑络 ,则头晕或胀痛 ;或肝郁犯心 ,则心慌、心烦、口干、口苦 ;或肝郁犯胃而胃失和降 ,则嗳气、泛酸、恶心 ;或肝亢肾虚 ,则耳鸣或脑响、腰酸乏力、尿频难控等 ,甚至多脏腑功能紊乱 ,使临床症状多样化、复杂化 ,且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见有五脏皆有“不寐”之象。我们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常从肝论治 ,以治肝为中心 ,兼顾调理其他脏腑 ,往往能获良效。肝病不寐 :如肝病 (肝炎、肝硬化等 ),当以清肝、疏肝、养肝、平肝、柔肝安神为主。脾胃病不寐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 ,宜用疏肝运脾和胃安神之方 ;肾病不寐 :如女性尿道综合征、腰酸乏力、耳鸣、尿频、尿急或失控等 ,采用养肝补肾益精安神之法 ;肺病不寐 :如呛咳阵作、彻夜为甚等 ,常用平肝解郁清肺安神之剂 ;心病不寐 :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等 ,选用柔肝益气活血安神之法。在中医辨证从肝论治的同时 ,配合服用落花生枝叶制剂 ,对西药镇静催眠药有依赖的患者 ,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逐步递减的方法 ,最终摆脱催眠药。对镇静催眠药 ,我们的看法是偶然服用帮助睡眠可以有效 ,长期依赖利少弊大。
怎样康复与预防 7个方面可参考
──失眠症发生后 ,不要乱投医、乱服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几天失眠是难免的 ,一般自己懂得其发生的诱因 ,及时注意调整、休息、补睡眠 ,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睡眠的 ,不要一见失眠就害怕生其他重病 ,立即服安眠药。如果持续 2周以上 ,一夜只能睡2- 3小时 ,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 ,心慌心烦 ,口干等 ,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功能 ,当可去医院求医 ,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首选应以中药为主 ,一般副作用较少。
──就医服药见效后 ,不要马上认为病情已愈 ,立即恢复原来紧张的工作 ,或又进入原来的一种精神环境或生活环境 ,这样往往易于使失眠症复发。最好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过渡一下 ,使之能巩固一个阶段 ,这样才有利于减少病情的再复发。
──生活要有规律。不少失眠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 ,每天到夜间 2- 3点钟才睡觉 ,而早上天亮到 7- 8点种时才起床 ,因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 ,一般就不能睡实。这样长时间后 ,生活规律打乱 ,就必然要失眠。如果这类病人经治疗后 ,病情有所好转 ,千万要配合医生 ,改变这种违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生活方式 ,尽可能提早到 12点钟以前 ,最好是 10点钟以前睡觉 ,早上 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 ,中午有可能再睡一刻钟到半小时 ,就更好 ,可补充夜睡之不足 ,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对自然环境 ,阴阳消长规律 ,古人云 :“顺之则生 ,逆之则害”是有道理的。
──饮食清淡 ,少食海味佳肴。特别是老年人 ,以及 50岁以上女同志 ,从饮食结构来讲 ,要逐步注意少吃海货和美味佳肴 ,或滋腻补品 ,菜肴以清淡 ,合自己的口味为准。素菜餐餐有 ,鱼肉酌量有 ,海味偶尔有。主食除米饭外 ,可以加一些杂粮 ,如大麦片、玉米等大有好处 ,可以降血脂 ,防止肥胖 ,缓解动脉硬化。
──适度体力活动大有益处。“体脑并用 ,精神乃治” ,即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 ,二者不能偏废 ,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总的来看 ,失眠者有的是精神活动超负荷 ,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 ,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人经治疗好转后 ,常不易巩固 ,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体力活动太少 ,精神负担太重 ,矛盾较多。所以 ,无论从治疗巩固角度来讲 ,或从未患失眠症预防角度来讲 ,都有一个如何体脑并用的问题。因为人的体力长期不用了 ,他的肢体功能就会逐渐衰退萎缩 ,以后 ,就会影响内脏功能和精神活动功能 ,往往抵抗力下降 ,就会多病丛生。其中失眠症首先容易发生 ,其他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青少年体质和精神的锻炼十分必要。现在青少年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期望值很高。特别是一些聪明的孩子 ,一般从学校到家庭都是一帆风顺 ,缺乏反面精神锻炼和教育 ,当他们一旦遇到什么不顺之事 ,受到挫折以后 ,心理承受力差 ,以致发生失眠、抑郁 ,甚至精神分裂症者不少。这部分青少年从先天体质上来看 ,有其内在的弱点 ,应当加强体格锻炼和精神锻炼 ,不能整天泡在书堆里。同时 ,要有点精神上的反面事件的教育 ,使其逐步增加对反面事件的耐受能力 ,对预防失眠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或巩固治疗效果均有好处。
──提倡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不为迷信、金钱万能所诱惑 ,导入误区。工作之余 ,多看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 ,如《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使自己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符合客观实际 ,提高抵御封建迷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能力 ,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多作奉献。
关于作者
王翘楚全国著名老中医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临床病理和科研方法研究室主任。
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 ,对失眠症及其相关疾病、民间医药萱草花、落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经验 ,并对中医药科研管理和思路方法也颇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 ,著作 5部 ,获奖成果 4项 ,申请医药发明专利 2项。
施明副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科研工作室主任。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 ,擅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如何摆脱对西药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发表学术论文 10余篇 ,获奖成果 2项 ,申请医药发明专利 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