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体内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才能旺盛分泌,促进孩子全身各组织,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如果睡眠不足,孩子就会精神不振、食欲差,影响生长发育。小儿入睡困难,主要有两大因素,即精神因素和疾病因素,这些却又是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的。3~6岁的孩子入睡困难,绝大多数是由于孩子精力旺盛,喜……
充足的睡眠 ,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体内的生长激素 ,只有在睡眠的时候 ,才能旺盛分泌 ,促进孩子全身各组织 ,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如果睡眠不足 ,孩子就会精神不振、食欲差 ,影响生长发育。小儿入睡困难 ,主要有两大因素 ,即精神因素和疾病因素 ,这些却又是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的。
3~ 6岁的孩子入睡困难 ,绝大多数是由于孩子精力旺盛 ,喜欢在宽敞的场所跑跳追逐 ,来发泄他们充沛的精力。然而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碰伤 ,于是将孩子关在家里 ,限制他们的活动量 ,使得白天室外活动时间减少 ,充沛的精力无处发泄 ,因此 ,晚上上床后 ,这些孩子便迟迟不肯入睡。有的孩子入睡困难 ,是由于家长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睡眠的条件。如室内的灯光很亮 ,孩子睡觉时大人仍然在屋里干活、说话……一般的孩子是不会受环境影响的 ,但是对于入睡困难的孩子 ,家长必须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于睡眠的环境。
经常入睡困难的孩子 ,往往是平时没有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造成的。 3~ 6岁的孩子正是贪玩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 ,从早到晚 ,他们总是玩不够 ,如果白天能保证孩子充分的活动量 ,一般情况下 ,孩子晚上会按时就寝。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 ,不要对孩子的睡眠时间做硬性规定 ,越是强迫孩子睡觉 ,越是适得其反。一般 3~ 4岁的孩子 ,每天应保证 12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5~ 6岁的孩子 ,每天应保证 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对于病理性失眠 ,中医称为“不寐”。表现为 :轻者入睡困难 ,睡则易醒 ;重者 ,彻夜不得眠。其性质有虚、实、标、本之分。在儿科归纳为“心悸”、“夜啼”等症。
其发病原因有的与先天禀赋有关。宋代钱乙认为 ,小儿体质“三有余”(心、肝、阳有余 ),“四不足”(脾、肺、肾、阴不足 )。而三有余是本病的主要因素 ,其病理变化以心肝之阳偏亢为主。心阳浮亢则致失寐 ,肝阳偏亢则好动易怒。心主血 ,藏魂 ,其志怒 ,其气急 ,体阴而用阳 ,为人体“罢极之本”。小儿肝常有余 ,若疾病耗损致肝体之阴不足 ,肝用之阳偏亢 ,则除失眠外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性情偏拗。脾居土为至阴之脏 ,藏意 ,在志为思。小儿脾常不足 ,若调护失宜或疾病所伤 ,运化失常 ,肺失濡养 ,则失静谧而兴趣多变 ,言论冒失。“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肾藏志 ,主骨生髓 ,髓通于脑。小儿脏腑柔弱 ,肾阴内虚 ,若先天不足或病后出现肾阳亏损 ,髓生不足 ,则失眠伴有动作笨拙不定、健忘、遗尿等症。肾虚则水不涵木 ,肝阳易亢 ,无以制火 ,而引起心火有余诸症。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 ,小儿失眠是由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或其他疾病所伤 ,以致逐渐形成偏盛偏衰的体质 ,进而演变为脏腑功能失常 ,阴阳失调 ;以肾阴不足为本 ,虚阳浮亢 ,心肝火盛为标 ,从而发生失眠等症。其临床表现除失眠外 ,可伴有兴奋、喂食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偏拗、动作笨拙、健忘遗尿等。
睡眠是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相互交替的过程 ,如果能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再加之适当的饮食调养 ,一般的孩子到了睡眠时间 ,都会自己乖乖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