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对头脑和躯体的刺激会使大脑神经因为受到干扰处于紊乱状态,进而影响人的正常睡眠,这就是我们偶尔出现失眠的原因。
神经因为受到干扰处于紊乱状态,进而影响人的正常睡眠,这就是我们偶尔出现失眠的原因。如果这些刺激持续存在,久而久之人体会越来越敏感,以至于环境中很多的无关因素都可能转化成能够诱发失眠的刺激条件,使我们原有的、仅能被认为是失眠症状的异常睡眠状态附加上习惯性的因素,形成慢性失眠。
据调查,我国慢性失眠症的患病率高达10%~15%。这种睡眠潜伏期长、平均睡眠时间减少、状态持续时间长(最少维持一个月时间)的异常睡眠状态在女性、老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精神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它使这一患病群体对上床产生顾虑、对睡眠维持的时长有过度期望,但最终会因难逃睡眠剥夺的结果而感到疲劳、情绪紊乱,甚至出现躯体不适(应激、呼吸、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不全伴发),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择业以及生活质量等等方面。
慢性失眠的出现是以急性失眠的发作为基础的,是在急性失眠发作后、受到行为和认知因素影响使难以维持睡眠的状态形成慢性化的结果。在慢性失眠的治疗上,催眠治物的使用司空见惯,但精神健康网专家认为,服治治失眠是弊大于利。因为长期使用催眠治会造成治物依赖和人个性改变、情绪不稳。即使没有出现这些明显的负面作用,它也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运用心理疗法、行为干预和睡眠卫生指导等多种干预措施与治物治疗相结合,才能给慢性失眠的康复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