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本病不但多见,且极易复发。15年前澳大利亚两位医生从胃病病人的胃黏膜培养和分离出一种螺旋状细菌,名叫幽门螺旋杆菌。这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上栖居的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罪魁祸首。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95%以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本病不但多见 ,且极易复发。15年前澳大利亚两位医生从胃病病人的胃黏膜培养和分离出一种螺旋状细菌 ,名叫幽门螺旋杆菌。这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上栖居的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罪魁祸首。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9 5%以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是很复杂的 ,幽门螺旋杆菌除了分泌细胞毒素以外 ,还分泌活性很强的尿素酶 ,使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呈碱性 ,对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结果是胃黏膜屏障受损 ,胃腔的氢离子反向地扩散到胃黏膜内 ,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溃疡形成。另外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窦炎可使胃泌素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加。后者致使十二指肠球黏膜发生胃上皮化生 (也就是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变成具有胃上皮细胞的特征 ),幽门螺旋杆菌能在胃上皮化生的细胞上定植生长 ,造成球部炎症和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又是胃癌罪魁祸首 ,最后正在巴黎参加癌症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 ,绝大多数胃癌都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 2001年 ,日本曾公布一项对 1500名胃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追踪调查结果。在 8年追踪调查中 ,这些患者中有 36名患胃癌 ,而所有这些胃癌患者都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与此同时 ,另外 200名也受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但经过治疗 ,机体中细菌被完全消灭的患者无一例患胃癌。
诊断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直接的方法是纤维胃镜 ,不仅可发现溃疡部位大小 ,还可通过活检钳在直视下取黏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 ,不但可观察组织学的炎症病变 ,还可在切片上仔细寻找有无幽门螺旋杆菌。由于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出强活力的尿素酶 ,可分解尿素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呈碱性 ,使PH指示剂酚红迅速变为红色 ,这一色泽的出现表明尿素酶试验阳性 ,并提示胃黏膜上有幽门螺旋杆菌定植。
目前根除螺旋杆菌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另一类为以质子泵为基础的三联疗法 ,在以铋剂为基础的疗法中 ,除胶体枸橼酸铋钾外 ,另两种药为甲硝唑和四环素 (或羟氨苄青霉素 ),疗程为 14天。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疗法中 ,质子泵抑制挤为奥美拉唑 ,另两种抗菌药为甲硝唑和克拉霉素 ,疗程为 7天。呋喃唑酮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很高的杀菌效果 ,如菌株对甲硝唑耐药 ,可用呋喃唑酮替代。要注意的是 ,所用三联疗法的疗程是 7天或 14天 ,不必延长疗程。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上述三联疗法 ,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后 ,消化性溃疡可望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