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本病起病急,病情演变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近20年来,华西医科大学胰腺炎治疗小组研究发现,早期手术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而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简称益活清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拳…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本病起病急 ,病情演变复杂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近 20年来 ,华西医科大学胰腺炎治疗小组研究发现 ,早期手术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而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简称益活清下法 )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大进展 ,使该院SAP的手术率由 77. 05%降至 29 . 55%,总病死率由 40. 52%降至 11. 36%。
中医学认为 ,SAP多由暴饮暴食 ,情志不舒 ,蛔虫上扰和外邪侵袭所致。华西医大根据SAP的病机演变过程 ,将其分为气分证期、营血分证期、脏衰证期和恢复期四期。气分证期包括脾胃实热证、结胸实热证、肠结实热证和肝胆湿热证。营血分证期表现为气阴暴伤 ,神失气脱 ,热深厥深的厥脱证 (休克 ),或由气入营 ,气营两燔 ,火毒炽盛 ,热腐成脓的脏腑痈疡证(胰周围感染或脓肿 ),或毒邪入血 ,耗血动血 ,迫血妄行的热毒瘀血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脏衰证期多因毒邪弥漫三焦 ,致气血败乱 ,脏气衰败。恢复期多因大病之后 ,邪去正伤 ,见气阴两伤或脾胃不和或脾虚湿困 ,或余邪未尽 ,湿热留恋或热血相结而遗留症瘕积聚等症。临床上表现为痞、满、燥、实、坚的阳明腑实证。
治疗方法 :除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禁食 ,胃肠减压 ,补充血容量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营养支持 ,防治感染等 )和重症监护外 ,重点在于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治疗。每天静滴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各 20~ 40毫升以益气活血。口服中药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 (后下 )、柴胡、黄芩各 15克 ,芒硝 (冲服 )30克 ,厚朴、枳实各 10克。如肝胆湿热明显 ,加茵陈、金钱草各30克 ,栀子 20克 ;毒热炽盛 ,加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 ,金银花、连翘各 15克 ;蛔虫上扰 ,加乌梅、槟榔各 20克 ,使君子、苦楝根、皮各 15克。每天 1~ 3剂。同时用上述中药 200毫升加入芒硝 20克保留灌肠 ,若重度肠麻痹 ,可间隔 2小时中药灌肠一次 ,并配合针刺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 0. 5毫克。腰肋部肿胀疼痛者 ,可外敷六合丹。大便通畅 ,腹胀减轻 ,大黄、芒硝减量或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 ,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血液流变学 ,从而改善胰腺血液灌注 ,降低由于胰腺微循环紊乱等因素带来的胰腺加重损伤。大承气汤有显著减少胰酶和肠道内毒素由消化道吸收入血的作用 ,从而减轻胰酶血症、内毒素血症和随之造成的对其他器官的损害。研究还发现 ,大承气汤通过增加胃动素的分泌水平使肠道运动增强 ,肠腔压力升高 ,有利于排出肠内积滞 ,减少体内细菌的内毒素池 ,降低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发生率 ,阻止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另外 ,大承气汤还能明显提高肠黏膜二胺氧化酶的活性 ;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和肠渗透性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通过调整肠内微生态平衡而加强肠道的生物学屏障功能 ;抑制肠道相关细胞产生和释放炎性细胞 ,减轻其对肠细胞的损害。
总之 ,以益活清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 ,有改善胰腺血循环、抑制胰酶及吸收、促进肠蠕动、抑制细菌移位、保护肠道屏障、抗内毒素、抗菌等作用。通下大便越早 ,积滞大便排出越多 ,腹部体征缓解越快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