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知饥饱,恣食肥甘,故胃热食滞型的厌食症是儿科常见并多发玻自拟消食化滞汤(主要成分:藿香、炒谷芽、炒稻芽、鸡内金、焦山楂、砂仁、枳壳等)治疗此型厌食症60例,并以小儿化食丸为对照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次观察全部为门诊病历,治疗组(消食化滞汤)60例,对照组(小儿化食丸)30例,采用双盲法随……
小儿不知饥饱 ,恣食肥甘 ,故胃热食滞型的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自拟消食化滞汤 (主要成分 :藿香、炒谷芽、炒稻芽、鸡内金、焦山楂、砂仁、枳壳等 )治疗此型厌食症 60例 ,并以小儿化食丸为对照组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
一、临床资料
本次观察全部为门诊病历 ,治疗组 (消食化滞汤 )60例 ,对照组 (小儿化食丸 )30例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取样。
治疗组 :男孩 34人 ,女孩 26人。其中 3~ 5岁有 36人 ,占治疗组总人数的 60%;5~ 7岁有 16人 ,占 26. 66%;7~ 10岁有 6人 ,占 10%;10~ 12岁有 2人,占 3. 33%。病程在 1周以内者 34人 , 1周~ 1月者 20人 , 1月以上者 6人。
对照组 :男性 18人 ,女性 12人。 3~ 5岁有 17人 ,占对照组总人数的 56. 66%;5~ 7岁有 9人 ,占 30%;7~ 10岁有 3人 ,占 10%;10~ 12岁 1人 ,占 3.3 3%。病程在一周以内者有 22例 , 1周到 1个月者 5例 , 1月以上者 3例。其中病程最长者 2月 ,最短者 1天。
二、病历选择
本次观察严格按照卫生部中医司制定的《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厌食证”的诊断标准 ,选取其胃热食滞型病人 ,由数名医生随机取样观察。
取样中对下列 4种病人皆不选入 :① 3岁以下 , 12岁以上者。②重度营养不良者。③伴有全身性疾病者。④非胃热食滞型厌食者。
三、治疗方法
1.治疗组 :将消食化滞汤原方 ,按一定比例研为细末 ,熬制成糖浆剂。 3剂药熬 200毫升 ,每服 10~ 20毫升 ,每日服 2次。 2周为一疗程。
2.对照组 :将小儿化食丸明显标志去掉 ,每次服 1丸 ,每日服 2次 , 2周为 1疗程。四、疗效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 :食欲恢复正常 ,伴随症状消失。治疗组共 40例 ,对照组共 20例。显效 :食欲明显好转 ,能主动进食 ,偏食部分消失 ,伴随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组共 8例 ,对照组共7例。好转 :饮食有所改善 ,仍需劝食 ,伴随症状减轻 ,治疗组共 2例 ,对照组 1例。无效:诸症均无改变 ,治疗组 1例 ;对照组 2例。
此外 ,治疗前后血色素、血清红细胞及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五、讨论
小儿畏惧服药 ,多畏其苦。汤药基本保持汤药原味 ,丸药味道虽因加蜂蜜而略好 ,但小儿服用时 ,尚需碾碎化开 ,十分繁琐 ,故糖浆剂较前二者 ,具有味道好、服用方便的特点。我们将消食化滞汤原方制成糖浆剂型 ,应用于临床 ,并以传统的、大家公认的小儿化食丸作对照组 ,治疗胃热食滞型小儿厌食症 ,更能说明本方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