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许多学子厌食;而近日天气转暖,一些青少年为了减肥,主动拒绝进食,却患上进食障碍。医学专家提醒,警惕神经性厌食症。据介绍,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人群多数是青少年,高峰年龄在14-23岁左右。患者往往有意识地为了减肥想使体重减轻,或者把拒绝进食作为减轻压力的一种解脱,伴有体象上的进食障碍。近年来,本市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
神经性厌食症。据介绍,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人群多数是青少年,高峰年龄在14-23岁左右。患者往往有意识地为了减肥想使体重减轻,或者把拒绝进食作为减轻压力的一种解脱,伴有体象上的进食障碍。近年来,本市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
病因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为看到饭菜就恶心、厌食,甚至严重时饮水也会呕吐。该病最终发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神经性厌食的发生与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有明显关系。临床研究发现,在患者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受突发事件和永久事件的影响。
个体因素:厌食问题在青少年期多见,因为在青少年期要面临身体生长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冲击。女孩的体重增加明显,内心对体重的增长产生不满,继之就会出现节食行为。这种现象在中学女生、芭蕾舞学校显得尤为突出。性格上多体现出顺从、追求完美和依赖性强的特征。
家庭因素:神经性厌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亲密度,甚至存在相反的行为方式。交流障碍、较多的体重问题、较多的躯体疾病、情感性疾病和饮酒也是常见的家庭致病因素。
生物学因素:对双胞胎的研究和家系研究显示神经性厌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诱发因素:高考压力、亲人分离、家庭环境改变、自尊心受到伤害、躯体疾病等因素都可诱发神经性厌食。
治疗 调节心理治疗“厌食症”
大多数患有“厌食症”的孩子,主要是心灵上扭曲,如明明已是骨瘦如柴了,可孩子还觉得自己胖得不能忍受。
因此,针对这种病态的思维必须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的分析帮助解决。许多人往往把这种疾病看成是孩子过分追求时髦、追求苗条的一种刻意节食的行为,认为只要说服她改变错误的观点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发现要改变这种对自己形体歪曲的看法是非常困难的。建议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过度节食,体重下降过多,应该及时到心理咨询部就诊,接受针对“厌食症”的正规心理治疗。
由于“厌食症”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孩子的行为才可能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