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病因不明,主要是因为支配肌肉松弛的神经元受到损伤,肌肉痉挛导致的。上个月收的其他三位病人,也都有好几年病史了。
22岁小伙10多年进食困难 原是贲门周围肌肉出现问题
吃饭时噎住 别误当普通胃炎来治疗
食物通道莫名受阻,这个怪毛病害惨了22岁的小马。在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采访时,偶然在医院碰到他,他忍不住诉苦。10多年来,他经常咽不下饭,总感觉食物卡在喉咙里。上个月底,来找省中医院院长、消化科专家吕宾教授时,他已连口水都咽不下去了。胃镜一查,原来,他食管和胃连接处的贲门肌肉,在吞咽时无法松弛,得了贲门失迟缓症。
上周,吕宾院长为他做了杭城首例微创内镜手术,治好了这种病。昨天,刚好小马出院,和吕宾院长聊天,偶然得知,1月医院还收诊了三位和小马病情一样的患者,也都在等着手术。另三名患者也同是早期没注意,结果越拖越重。
10多年来连咽口水都很困难
“10多年前,我就得了怪病,那时,只要吃饭,就会经常出现胸部哽噎感。很难把嚼碎的食物咽下去,过会儿还会呕吐。”
小马看上去很瘦弱,他说他的家在云南,现在正在杭州读大学。昨天出院前,他和我讲起了他的故事。
“因为一直都不能好好吃饭,我的胃口也很差,你看我1米75的个子,体重只有52公斤。”小马比划了一下说,父母带他看遍了昆明大小医院,做了胃镜,但始终没有确诊。今年,自己病情加重,连吞口水都很困难,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省中医院消化科专家吕宾教授。
吕宾发现小马的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面的括约肌压力很高,而且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明显减弱。最终确诊他得的是很少见的贲门失迟缓症。
贲门周围的肌肉出现问题
“这是一种少见消化道良性疾病,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大约每10万人中有1人会得。”吕宾说,正常人的贲门周围有一圈肌肉,相当于胃开口的地方箍着一条牛皮筋。平时东西咽下去,要通过“这条路”,可他不行,食物到食道末端就卡住了。
“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疼痛。而且这种病最常见于20~39岁的青年人。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质量。”吕宾说,以往,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开胸治疗和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但前者手术需要全麻,而且风险很大,后者,要从食管放入气囊,硬生生把患者的贲门扩张,撑断肌肉,患者不仅手术时会感觉很痛很痛,而且还容易复发。
这种病病因不明,主要是因为支配肌肉松弛的神经元受到损伤,肌肉痉挛导致的。上个月收的其他三位病人,也都有好几年病史了。刚开始,他们不是每顿饭都会噎住,有时候觉得不舒服,喝点水就下去了。但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重。到医院看,容易被当成普通胃炎。
吕宾表示,如吗丁啉这类胃药,原理是促进肠胃肌肉收缩蠕动的,但不少病人误以为会促进消化,结果吃了症状反而更严重。
现在可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根据小马的情况,吕宾教授决定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内镜治疗技术(POEM),帮他治好10多年的病。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新技术,需要全麻。在胃镜下,吕宾教授把微创切除器械伸入食管中,在内部表层黏膜处开了个窗口,沿着食管壁中间层进去,“钻”开了一条长约10cm的“隧道”,直到贲门口下方。在胃镜直视下,切开了食管下段和贲门周围的环形肌肉,再用金属夹缝合表层裂口。
“整个手术一小时,肌肉切开以后,食管通道就被打开,食物能自如输送到胃里了。”吕宾说,这种手术是由日本教授在前几年发明的,在杭州还是首例。
术后1周,小马就能进食稀饭了,原先的哽噎感也荡然无存了,“现在,我终于能吃上一口好饭了。”昨天刚痊愈出院的小马很激动,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吃饭哽噎和呕吐,或者感到莫名其妙地胸闷不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