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一活”疗法,是在祖国中医学中《内经》与历代医学古籍中有关“骨痹”、“骨蚀”的治疗理论指导下,同时在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认识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全新理论“三补一活”疗法。股骨头坏死,在祖国古代医籍中属于“骨蚀”病范畴。“骨蚀”一名最早见于《内经》中的,……
“三补一活”疗法,是在祖国中医学中《内经》与历代医学古籍中有关“骨痹”、“骨蚀”的治疗理论指导下,同时在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认识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全新理论“三补一活”疗法。
股骨头坏死,在祖国古代医籍中属于“骨蚀”病范畴。“骨蚀”一名最早见于《内经》中的,《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入于身也,寒与热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这里将“骨蚀”分为寒、热两类,显然属热者符合骨关节化脓性感染,而属寒者与现代医学骨缺血性坏死较为相似。认为素体虚弱、寒胜其热、邪气入骨、久留致病,以活血祛瘀、益气养血治之。《正体类要》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不和。”“气血阻滞,脉络不通”,这一论述附合于由于各种外伤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限于历史条件,后世医家对“骨蚀”缺少专门论述,其辩证施治的主要内容散见于“骨痹”、“骨痿”等篇章中。古代医籍没有股骨头坏死病名,亦无相应的专病名称。依据其临床表现,将此病归属“骨蚀”、“骨痹”、“骨痿”、“阴疽”等, 所以古代医集中,对股骨头坏死认识不清楚,所以对症状描述不完整不具体,无法参照,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完善,更无治则、治法与具体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