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使用利尿药,控制体重和禁酒有助于减少普通人群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除限制酒精和嘌呤摄入量外,还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摄入量◆微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损害老年人肾功能,降低尿酸清除能力◆移植患者发生的痛风主要依靠应用秋水仙碱◆终末期肾病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低,而痛风患……
◆避免使用利尿药 ,控制体重和禁酒有助于减少普通人群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除限制酒精和嘌呤摄入量外 ,还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增加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摄入量
◆微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损害老年人肾功能 ,降低尿酸清除能力
◆移植患者发生的痛风主要依靠应用秋水仙碱
◆终末期肾病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低 ,而痛风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很常见
人们普遍认为 ,痛风是一种简单易处理的疾病 ,但是临床上痛风患者仍不断出现顽固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和药物并发症 ,因此痛风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可以不受重视的疾病。这里介绍最近有关痛风的几个新观点 ,希望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治疗痛风及其并发症。
避免痛风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 25. 8%,女性为 15. 0%。而男性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痛风发病率为 11. 5%,女性为 3. 0%,因此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
至于痛风的危险因素 ,目前发现 , 30~ 39岁年龄段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 ,而在 40~ 59岁年龄段 ,高尿酸血症易与冠心病相关的一组疾病相伴出现 ,如高尿酸血症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此外 ,中年男性饮酒和女性绝经 ,也是诱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因此 , 50~ 59岁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比 40~ 49岁女性高 2倍以上。而男性血尿酸水平并不随年龄出现较大波动 ,而呈稳定状态。在大于 60岁的老年人中 ,肾功能损害和使用利尿药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普通人群患痛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尿酸水平 ,饮酒量和肥胖。因此 ,避免使用利尿药 ,控制体重和禁酒有助于减少普通人群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重新评估患者饮食标准
除了上述痛风危险因素外 ,人们还注意到 ,胰岛素抵抗也与痛风病因密不可分。研究发现 ,高尿酸血症与快速出现的高胰岛素水平有关。正常情况下 ,胰岛素能刺激靶器官阴离子如尿酸的再吸收 ,因此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将使尿酸再吸收增加 ,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目前推荐的痛风饮食包括限制嘌呤、蛋白质和酒精的摄入及减轻体重。但是研究表明 ,不仅要限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而且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来代替蛋白质和饱和脂肪酸 ,这样不但对胰岛素抵抗患者有益 ,而且能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
Dessein等的研究共纳入 13例男性痛风患者 ,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措施包括 :每日摄取 1600卡热量 ,其中 4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 30%由蛋白质提供 ,另外 30%由脂肪提供。结果显示 ,饮食控制 4个月后 ,所有 13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下降了 18%,每月痛风发作次数下降了 67%。
研究者认为 ,应重新评估目前推荐给痛风患者的饮食标准。他们建议 ,痛风患者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增加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因为这些都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促进血尿酸水平下降 ,当然控制酒精和嘌呤的摄入量仍然很重要。
阿司匹林对尿酸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对肾脏代谢尿酸具有双重作用 ,大剂量 (>3g/日促进尿酸排泄 ,而小剂量 (1~ 2g/日 )则引起尿酸潴留。目前有关微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0. 5g/日对尿酸作用的研究不多。
Caspi等前瞻性研究了微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75~ 325mg/日 )对老年人肾功能和尿酸的影响。
结果显示 ,第 1周服用 75mg/日阿司匹林后 ,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增加了 6. 2%,平均尿酸清除率下降了 22. 8%。在随后的第 2周 ,尽管阿司匹林的用量增加到 150mg/日 ,但是血尿酸浓度和尿酸清除率逐渐回到接近基线水平。到第 3周 (325mg/日 ),血尿酸浓度和尿酸清除率与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此外还发现 ,使用利尿药和低蛋白血症似乎能增加肾脏对这些副作用的异感性。
因此 ,微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改变患者肾功能和尿酸清除能力 , 75~ 325mg/日用量的阿司匹林就能损害老年人肾功能和尿酸清除能力。考虑到微小剂量阿司匹林已被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老年人 ,因此临床医师应该警惕这些改变对老年人所造成的损害 ,而不仅仅是对尿酸的影响。
移植受者的痛风治疗
痛风是移植患者的一种常见疾病。心脏移植患者 ,在接受移植后 8年内患痛风的可能性高达3 1 %。
Wluka等对 200例心脏移植患者随访 6年发现 ,曾有痛风病史的患者 ,发展成痛风的危险性是5 4%;而移植前无痛风史的患者 ,发生痛风的危险性是 19 %(P <0. 001)。对于心脏移植患者而言 ,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 ,主要靠应用秋水仙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而长期缓慢抑制痛风发作则主要依赖于秋水仙碱。此外 ,心脏移植后因控制痛风而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者较常见。Wluka等的研究发现 ,有 25%患者因接受别嘌呤醇治疗后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症而需要住院治疗 ;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的心脏移植患者 ,短期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后 16%出现神经肌肉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痛风
单尿酸盐结晶能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诱导发生与急性滑膜炎相关的炎症反应。但目前认为 ,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中 ,迁延不愈的严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少见。Schreiner等的研究提示 ,ESRD可诱导出一种临床状态下的免疫抑制 ,结果导致由单尿酸盐结晶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下降 ,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终末期肾病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低的原因。
反过来 ,患有痛风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很常见。老龄、高血压、血管疾病和自身肾脏疾病均参与了痛风患者的肾脏损害。
总之 ,尽管目前对痛风的研究还远不如对其它风湿类疾病那样深入和细致 ,但我们已经注意到 ,痛风发病率正在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居民中。因此不仅有必要加强对痛风的深入研究 ,而且非常有必要普及与痛风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 ,希望做到防先于治 ,边防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