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是矫形外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后容易引起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给临床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大庆石油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玉峰等经多年研究,寻找到应用Pem-berton(潘伯通氏)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因其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的显著性而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是矫形外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后容易引起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给临床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大庆石油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玉峰等经多年研究 ,寻找到应用Pem -berton(潘伯通氏 )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因其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的显著性而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病率较高 ,是矫形外科的常见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很多人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致使众多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至年龄较大时仍未得到治疗。目前国内外对此病尚无满意的治疗办法。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指数恢复不良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国内报告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率为 67%以上 ,髋关节僵硬率 (屈髋 9 0°以下者 )为 12. 5%;国外报告股骨头坏死率为 73%。尽管如此 ,多数学者均认为儿童髋关节发育潜力很大 ,对于大龄儿童只要发育尚未停止 ,就应抓紧时间根据每个病例的病变特点 ,努力消除或矫正髋部畸形 ,尽可能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 ,为髋关节的继续发育创造条件 ,以改善髋关节功能 ,提高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杨玉峰等针对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局部病理解剖特点及多年的临床实践 ,设计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新方法 ,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收到了显著效果。
它不但能使髋臼指数恢复良好 ,而且通过术前及术后一系列辅助手段 ,即术前充分牵引 ,术后应用中立位木板鞋外展 ,皮牵引制动 ,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 ,被动活动加主动功能锻炼等 ,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为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他们应用这一方法治疗 58例 (76髋 )患有此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手术治疗前均行患侧股骨髁上牵引 ,同时经皮切断内收肌 ,并将牵引床脚垫高 ,呈头低脚高 30°反牵引。当股骨头牵至髋臼水平边缘以下时 ,即进行手术 ;对牵引已超过 6周 ,股骨头仍达不到髋臼缘水平者则不再牵引 ,直接手术。术中行充分软组织松解和股骨短缩术。手术均采用smith -petersen切口 (髋关节前侧切口 )。常规切断髂腰肌肌腱 ,先在髂前上棘取三角形骨块备用。切开关节囊 ,清除真臼内一切妨碍复位的软组织及凸凹不平的骨棘 ,将上关节囊剥离至真臼上缘 ,用一弯形宽凿自髂前下棘上 0. 5厘米凿入 ,沿弧形方向凿至三角软骨髂坐支 ,然后用弯形撬拔器将截骨部撑开。如骨块不稳定 ,可用克氏针固定 ,针尾折弯留于皮下。最后复位股骨头 ,修整缝合关节囊 ,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穿中立位木板鞋 ;外展皮牵引 4~ 6周 ;同时行床上功能锻炼 ;术后 4周与 6周时各做一次被动髋关节屈伸活动 ;12周后逐渐负重行走。
结果表明 ,术后患侧髋关节活动良好 ,髋关节屈伸小于 9 0°者为 6髋 ,占 7. 6%。按照salter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 , 58例 (76髋 )中 ,股骨头坏死 29髋 ,占 38. 2%,治疗效果超过了目前国内外水平。
结果可靠实用性强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程度多为Ⅱ、Ⅲ度。由于髋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是全身关节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