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血尿酸升高导致的组织损伤,痛风的发作与尿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目前公认,只要诊断为痛风,就应尽早开始正规的药物治疗,否则就会由急性关节炎发展成慢性关节炎,并广泛形成痛风石,进一步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同时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尿路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抗炎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
痛风是血尿酸升高导致的组织损伤 ,痛风的发作与尿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目前公认 ,只要诊断为痛风 ,就应尽早开始正规的药物治疗 ,否则就会由急性关节炎发展成慢性关节炎 ,并广泛形成痛风石 ,进一步造成关节畸形 ,功能障碍 ,同时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尿路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抗炎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这类药品种很多 ,包括吲哚美辛 (消炎痛 )、双氯酚酸 (英太青、扶他林 )、布洛芬(芬必得 )、美洛昔康 (莫比可 )等 ,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轻者只是腹痛、恶心、呕吐 ,严重者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并发消化道出血 ,因此应尽可能选择肠溶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以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胃肠刺激。如果原有胃肠道疾病 ,应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一般来说 ,短期内应用治疗剂量的NSAID是不会引起肾脏病变的 ,但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则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 ,直至慢性肾功能不全 ,因此一旦炎症消退、疼痛缓解即应停药。如果患者年龄较大 ,有肾功能不佳或同时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 ,应更加注意。此外 ,NSAID还可以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过敏性皮疹、白细胞减少和头胀耳鸣等不良反应 ,因此一旦开始用药 ,还需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尽早发现 ,尽早停药。注意决不要将两种NSAID合用或与皮质激素同时使用。
部分患者因使用NSAID效果不佳 ,而在急性发作的最初数小时内应用秋水仙碱治疗 ,有效率可达 9 0%以上 ,该药被称为痛风的特效药 ,但是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 ,且治疗剂量与胃肠道毒副作用的剂量接近 ,通常不作为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另外 ,长期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肾损害 ,因此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
间歇期降尿酸药物治疗有两类。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磺吡酮和苯溴马隆 (痛风利仙 ) ,不良反应较轻 ,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和顽固性腹泻 ,少数也有皮疹。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多饮水 ,保证每日尿量在 2升以上 ,以利尿酸的溶解和排泄。另一类降尿酸药物是别嘌醇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尿酸的合成。一般情况下 ,患者对别嘌醇的耐受性较好 ,但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药物的副作用明显增加 ,主要表现为皮疹、肝肾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由于别嘌醇引起的皮疹往往病情重、易复发而且死亡率高 ,因此一旦出现皮疹 ,应马上停药并及时就诊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足量皮质激素。总之 ,无论哪一种降尿酸药都应从小剂量开始 ,以防用药量过大导致关节内尿酸盐结晶迅速析出、沉积 ,诱发关节炎急性发作。
药物治疗对痛风患者极为重要 ,要正确用药 ,注意检查 ,一定能将痛风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