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罹患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最大危害是导致髋部骨折、脊柱骨折等,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是罹患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最大危害是导致髋部骨折、脊柱骨折等,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症对我国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老龄人口(年龄>50岁)3.5亿,其中髋部骨折的患者约660万,占1.9%。骨折后第一年死亡率达到20%~25%,这意味着将近有160万人会死于髋部骨折。
鉴于骨质疏松症早期有50%患者无症状,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上海与其他大城市一样,很多市民待发生活动严重受限、驼背、骨折等症状才来就诊,而此时骨质疏松症则已经进入了中晚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市民对于骨质疏松这个疾病本身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这是骨骼生理过程,无法预防等。另外,骨质疏松症涉及
妇科、骨科等多学科,病人首诊往往不会到骨质疏松专科就诊,或者医院未开设骨质疏松专科,未配备专业监测设备,骨质疏松诊疗缺乏专业医师指导等,这些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疏于预防、治疗程度不高的原因。
上海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筛查项目日前启动。该项目将历时1年时间完成,首批筛查将面向静安、虹口、杨浦、徐汇的1万名妇女。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第六人民医院章振林教授介绍,这次启动的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筛查项目,是以社区为基地,在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下,使用骨超声波仪器进行筛查。
章振林教授还介绍,上海还将构建全市骨质疏松防治体系,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到社区卫生中心,涉及规范诊治、科普教育、健康档案、转诊操作等方面,整个工作将历时三年左右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