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中单位体积内骨量明显减少,导致骨强度降低和微结构损毁,因造成骨骼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一个症候群。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中单位体积内骨量明显减少,导致骨强度降低和微结构损毁,因造成骨骼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一个症候群。常有腰背部,髋部的疼痛和身长的缩短以及驼背等骨骼畸形,严重者在稍遇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糖尿病人出现的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据报道,约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糖尿病人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所以说骨质疏松症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那么糖尿病人为什么易患骨质疏松呢?
1、胰岛素不足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受抑制。从而造成负氮平衡。而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减少可导致骨基质减少,使钙、磷不能在骨筋中沉积,而造成骨质疏松。
2、钙摄入量偏低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在加上不注意补钙,每日钙的摄人量偏低,致使血钙水平低,易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又加重了骨质疏松。
3、钙随葡萄糖流失
大量的葡萄糖会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一起排出。然而在排糖的同时,钙也会从尿中排出,其排出量比普通人更多,因此,糖尿病人比普通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除此之外,哪些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年龄:绝经妇女和65岁以上者为高危人群;遗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易患;饮食: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消瘦: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激素水平:过早闭经或卵巢切除致雌激素下降者;生活方式: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等;药物: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肝素等;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肝病;失重者:如宇航员、长期卧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