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综合,称为呼吸衰竭。1、病因与机理(1)所了管、支气管疾病:如气管炎target=_bla……
①Ⅰ型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中枢对二氧化碳有正常的反应性,根据缺氧的轻、中、重度程度,可分别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吸氧,即1~5L/分。
②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低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靠缺氧来刺激,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即持续低流量吸氧,1~2L/分。
③若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停、电击、溺水、中毒后呼吸抑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给予50%以上高浓度氧或行高压氧治疗。
总之,合理的氧疗可缓解症状,反之则产生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神志、呼吸频率和节律、紫绀程度、脉搏、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肾功能和心功能情况,注意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如发现有消化道出血,应及时上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倘若病人经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则应考虑使用呼吸器治疗。
(5)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对于经过积极治疗和处理,病情仍趋于加重者,应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辅助通气。气管插管为分泌物吸出提供了有效的急救措施。
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固定要牢固,松紧适宜,防止脱落或扭曲。
②保持气管切开伤口处清洁,每日更换敷料1~2次,如疑有感染,需作局部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③充气气囊每4小时放气一次,以防止气囊长期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或坏死。为防止气囊以上部位分泌物流入下气道,加重感染,气囊放气之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④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根吸痰管只用一次,用毕煮沸消毒。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粘膜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痰液粘稠时,吸痰前先注入生理盐水3~5ml,以稀释痰液。吸痰后可滴入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的湿化作用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加温湿化,可采用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6)滥测血液气体分析与电解质,及时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应熟练掌握采取动脉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防止误吸:呼吸衰竭的病人全身衰弱或因神志不清,口咽部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道,造成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为了防止误吸,神志清醒的病人在进食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减少食物呛入气管的机会。如有吞咽障碍或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口咽部位的分泌物,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每次鼻饲量要少,推注速度要慢。选用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或切开,气囊充气后可防止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肺内。
急性呼吸衰竭时,及时去除原发病或诱因,可以缓解病情。慢性呼吸衰竭经治疗一般可以缓解病情,关键是预防。要积极治疗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疗休克和严重感染时,要控制输液速度和出入量平衡,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是防止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