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将4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辨证分为3型(痰郁虚寒型、痰实郁热型及痰瘀水蓄型),采用以一般处理配合辨证论治,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结果提示,该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稳定、费用低廉等特点。一般处理:有明显急性感染者予以3~5天的常规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无细菌培养条件)静脉滴……
笔者将 4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心力衰竭辨证分为 3型 (痰郁虚寒型、痰实郁热型及痰瘀水蓄型 ),采用以一般处理配合辨证论治 ,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为 9 2%。结果提示 ,该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稳定、费用低廉等特点。一般处理 :有明显急性感染者予以 3~ 5天的常规抗生素 [青霉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红霉素、氯霉素等 ] (无细菌培养条件 )静脉滴注或口服 (头孢氨苄胶囊、利菌沙、乙酰螺旋霉素、增效联磺片等 ),多数仅用 3天 ;并发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且胸痛甚者予以口服丹参片、硝苯地平 (心痛定 )等 ;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复方降压胶囊、尼群地平等 ;喘甚而非茶碱类、甾类耐药者给予氨茶碱片、地塞米松片等 ;缺氧、气急甚者予以短期低流量吸氧和 (或 )一次性静脉给碳酸氢钠液 ;突发性心力衰竭加重者予以 50%葡萄糖液 20~ 40毫升 ,加西地兰 0. 2~ 0. 4毫克静脉推注 ;体弱纳差者予以能量合剂支持等。
辨证论治 :(1)痰郁虚寒型 :治宜温肺化痰、理气平喘 ,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导痰汤加减 :茯苓、陈皮、枳实、橘红各 10~ 15克 ,白术、姜半夏、白豆蔻、枝枝、砂仁各 6~ 10克 ,薏苡仁 10~ 30克。寒甚可选加干姜、吴茱萸等。水煎服 ,每天 1剂 ,早晚各一次。 (2)痰实郁热型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平喘 ,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 :黄芩 6~ 15克 ,栝楼仁、法半夏、川贝母、桑白皮各 1 0~ 15克 ,茯苓、陈皮、橘红各 10~ 15克。水煎服 ,每天 1剂 ,早晚各一次。 (3)痰瘀水蓄型 :治宜祛瘀化痰、利水平喘 ,方用五苓散合丹参饮加减 :茯苓 10~ 15克 ,猪苓、丹参、薏苡仁、车前子 (包 )各 10~ 30克 ,白术、砂仁各 10~ 12克 ,桂枝 6~ 10克 ,泽泻 10~ 20克 ,檀香 3~ 6克。水煎服 ,每天 1剂 ,早晚各一次。以上诸型 ,见咳甚者可选加杏仁、百部、仙鹤草等 ,喘甚者可选加三子养亲汤、地龙、桃仁等 ,胸闷胸痛甚者可选加全栝楼、薤白、桔梗、延胡索等 ,心悸怔忡甚者可斟选苦参、黄连、酸枣仁、龙齿等 ,浮肿甚者可选加益母草、通草、白茅根、牛膝、牡丹皮等。
治疗结果 :(1)基本控制 :达到心功能Ⅱ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症状 )者 , 26例。 (2)显效 :心功能改善 1级以上但未达到心功能Ⅰ级者 , 8例。 (3)有效 :心功能改善不足 1级者 , 4例。 (4)无效 3例。总有效率达 9 2%以上。
对此病证属本虚标实的病机 ,标实易共识 ,但因有肺气肿、胸闷憋气等症候而使本虚 (主要是气虚 ,以肺气虚为著 )往往被忽视。临床辨治初期貌似驱邪为先为要 ,其实扶正恰寓其中。故选用药物时 ,补气药黄芪益气的同时有利水作用 ,有利于此病的利尿消肿 ,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对心肌的供血供氧有良好的活性作用。化湿祛痰类药中的一些药味易耗伤肺气 ,故须中病即止 ,严格控制剂量或免用 ,如苏子、白芥子、檀香、桂枝等。活血化瘀药益母草、白茅根、牛膝、牡丹皮等在活血祛瘀的同时有利水作用 ,利尿而不增加血黏度 ,宜在选用活血药时优先考虑。利水药车前子、泽泻等在利尿时不易致电解质平衡紊乱 ,猪苓、牛膝等利水而不伤阴 ,用量都可较大 ,如车前子、猪苓等笔者往往可用到 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