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方法采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2-巯基乙醇直接还原法标记99mTc(99mTc)制备了99mTc-BDI-1。结果标记率为69.9%,放化纯度大于95%。33例患者接受了通过膀胱内灌注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其中4例非膀胱癌患者均未见显像,29例膀胱癌患者肿瘤显像阳性率为88.5%。原发和复发肿瘤均可获得清晰的显像,显像肿瘤最小为0.5cm,肿瘤细胞分级包括G1~G3。显像结……
所有资料存入计算机,先由核医学科医师判断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然后泌尿外科医师与核医学医师共同对膀胱镜及组织活检比较判断显像结果。
结果
99m Tc标记率为69.9%,放化纯度>95%。其免疫活性分数为81%,亲和常数为
3.2×109/mol。
裸鼠模型显像证明此单克隆抗体与99mTc偶联后,能与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获得良好的显像(图1)。 家兔进行热源试验结果证明经纯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99mTc标记物无热源反应。99mTc-BDI-1以人用剂量的200倍及500倍注射小鼠尾静脉,未见任何毒性反应,无菌试验及皮肤过敏试验阴性。
33例患者中,4例非膀胱癌患者经显像后均未见放射性浓聚区,表明99mTc-BDI-1与正常膀胱粘膜无反应,假阳性率为0。
接受灌注的29例膀胱癌患者中,3例因患者不能憋尿或冲洗过程中下腹部皮肤放射性污染显像失败,其余26例顺利显像。其中3例未见肿瘤显像,假阴性率11.5%。肿瘤显像的阳性率为88.5%(图2)。在23例有肿瘤显像的患者中,有15例放射浓聚区与膀胱镜检结果完全符合,占65.2%。另8例患者的显像结果与膀胱镜检大致符合;但在肿瘤的数目、位置及大小上有微小差别,其中7例为多发肿瘤患者。
所有接受灌注显像的患者除11例(33.3%)患者出现插尿管后的轻度尿路刺激症状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灌注后1、2、3天每日检测部分患者血样,每次血中放射性含量不超过给药量的0.5%,证明膀胱内灌注免疫偶联物不易进入血流。
讨论
核素标记的肿瘤导向诊断是一种逐步成熟的诊断新技术。膀胱肿瘤由于膀胱的特定解剖结构与位置以及膀胱肿瘤来源的相对单一性,被认为是最适合于膀胱内灌注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及导向治疗的实体瘤之一[7]。近年的有关研究主要以131Ⅰ为标记核素[1,2]。但131Ⅰ因释放β射线、能量高、半衰期长(8天)、浓聚于甲状腺、气化而被吸入等原因,容易增加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放射性损伤的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99mTc则具有标记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半衰期短(6小时),显像分辨率高且容易获得等特点,是一种适合显像用的理想的放射性核素。正因为如此,我们将99mTc标记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用于膀胱癌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