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每年每1000个成年人中有1人因尿路结石住院,全部尸检中约1%发现有尿路结石.结石小到显微镜下的晶体颗粒,大到直径数厘米.一种大结石,称为鹿角状结石,形状像鹿角,实际上充填整个肾盏系统.
预防
对结石病自然病史的研究显示第一次有钙结石排出的病人,1年时形成第二次结石的可能性是15%,5年时大约是40%,而10年时大约是50%.制定预防计划前需要测定尿中结石形成物质和临床病史,从获取和分析结石开始.在不足3%的病人,未发现有代谢异常.这些病人似乎不能耐受尿中能形成结石的盐类的正常含量.噻嗪类利尿剂,碱性钾及增加摄入液体量可降低结石生成率.
在高钙尿症的病人,噻嗪类利尿剂(如三氯噻嗪2mg,一日2次)可减少尿钙的排泄和减轻草酸钙的过饱和,从而明显减少结石的生成.鼓励结石病人增加液体摄入量至≥3L/d.若钾<3.5mEq/L,可用碱性钾来补充.给予低钙饮食和磷酸纤维素钠时应谨慎,因可能产生慢性负钙平衡.口服正磷酸盐的效果尚未仔细研究.在低枸橼酸尿症的病人,口服碱剂(枸橼酸钾25~50mEq/L,一日2次)可增加尿枸橼酸盐.
高草酸尿症病人的预防视病因而不同.小肠疾病的病人可给予低草酸盐,低脂饮食;钙负荷及消胆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的病人,口服维生素B6 5~500mg/d有效,可能是通过增加转换成乙醛酸(甘氨酸的速发草酸盐前体)的转氨酶的活性.
高尿酸尿症的病人应减少肉,鱼和禽类食物的摄入.如果饮食不能改变,别嘌呤醇300mg每日早晨口服可减少尿酸的生成.口服碱性药物(如枸橼酸钾40~80mg/d,分2~3次口服)使尿pH值提高到6~6.5以及增加饮水通常有效.
治疗
虽然有效的治疗能预防新结石的生成,但仅当病人伴有活动性代谢疾病(新结石形成,旧结石增大,尿砂排出)时才有指征给予内科治疗.单独的小结石,如不伴有感染或梗阻,无需特殊治疗.治疗分解尿素的细菌感染和任何代谢病因可能可避免外科手术.如果感染不可能根除,可能需长期的抑菌治疗.出现绞痛时可给予麻醉药(吗啡10~15mg或哌替定100mg肌注,每3~4小时1次)缓解症状,但解痉药的效果不满意.
震波碎石术(SWL)可使大多数有症状的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病人免于手术.通常可作为直径<2cm的有症状结石的单一疗法.经皮肾石切除术和输尿管镜可分别用于摘除较大的肾或输尿管结石.嵌塞在肾盂或输尿管的结石可能需要震波碎石术或内镜去除,特别是当伴发感染时.整个输尿管径路的结石可通过内镜从低位(输尿管镜下)或高位(经皮)途径方法.如果结石小能完整地去除,可在输尿管镜直视下采用篮套.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可用体内碎石术(电水压碎石术,激光碎石术,空气碎石术)将结石裂成碎片后取出.上尿路或下尿路的尿酸结石有时可通过长期的尿液碱化溶解,但其他结石不可能采用化学方法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