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地方引种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在引种时忽略了种子品种的抗逆特性,引进了一批未经本省引种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的感病优质早、中稻。这给病虫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6月下旬,记者在鄂东南某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农民种植的4000余亩未经本省引种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的感病优质早稻“湘泰粘二号”,引发稻瘟病后绝收率达80%。有关植保专家指出,种子……
少数地方引种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在引种时忽略了种子品种的抗逆特性 ,引进了一批未经本省引种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的感病优质早、中稻。这给病虫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6月下旬 ,记者在鄂东南某县采访时了解到 ,该县农民种植的 4000余亩未经本省引种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的感病优质早稻“湘泰粘二号” ,引发稻瘟病后绝收率达 80%。有关植保专家指出 ,种子调运引起的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对我省农业生产已构成潜在性的巨大威胁 ,如不高度重视 ,后果不堪设想。
引种、调种导致病虫爆发的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种子本身携带病虫引起 ,如去年从外地调进的水稻种子 ,因其携带细菌性条斑病病菌 ,在江汉平原局部地方引起严重虫害 ,由于发现及时 ,并采取烧毁等果断扑灭措施 ,才未进一步传播蔓延。去年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从北方调进带病毒的玉米品种 ,导致玉米粗缩病大爆发 ,个别田块绝收 ,并由此引起中稻黑条矮缩病爆发。另一个是种子自身感病性引起 ,如今年个别地方引进的“湘泰粘二号”、“ 5216”、“早籼 164”等优质早稻 ,由于这些品种高感稻瘟病 ,在我省鄂东、鄂南、江汉平原局部引起早稻稻瘟病。
省植保总站推广研究员石尚柏告诉记者 ,帮助、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好事 ,但好事要办好、办实。他说 ,要避免好心办坏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各地在农产品优化结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 ,实事求是 ,依法办事。引进种子苗木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纬度、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及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引种、调种时一定要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 ,积极申报植物检疫 ,将危险性病虫源拒之门外。在引种、调种过程中 ,不要盲目引进中感及高感病 (虫 )品种 ,要坚持“引种先试验 ,推广先示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