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和国际艾滋病联盟(UNAIDS)认为,控制性病的主要目的有三:1.阻断性接触传播;2.预防和减少疾并并发症和后遗症;3.减少HIV感染的危险。在这次亚太地区性病学术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国内外的防治实践表明,性病是可防可治的,但传统诊疗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性病防治形势的需要,开发新型有效的性病治疗药物和性病快速诊断方法成为性病研究的重要课……
WHO和国际艾滋病联盟 (UNAIDS)认为 ,控制性病的主要目的有三 :1.阻断性接触传播 ;2.预防和减少疾病、并发症和后遗症 ;3.减少HIV感染的危险。在这次亚太地区性病学术大会上 ,有关专家指出 ,国内外的防治实践表明 ,性病是可防可治的 ,但传统诊疗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性病防治形势的需要 ,开发新型有效的性病治疗药物和性病快速诊断方法成为性病研究的重要课题。
性病耐药问题突出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张国成教授告诉记者 ,性病作为一类比较古老的传染病 ,在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由于大多数性病对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 ,在抗生素问世的最初几十年间 ,应用抗生素治疗性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近些年来 ,性病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张国成教授举例说 ,WHO西太区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 7年资料显示 ,即使存在地区差异 ,仍然有 11个国家和地区的耐喹诺酮的淋球菌比例持续上升 :香港从 19 9 4年的 3. 3%上升到 1 9 9 8年的 49 %;新加坡自 19 9 3年的 0. 3%上升到 19 9 8年的 7%;澳大利亚自 19 9 3年的小于 0. 1%上升到 19 9 7年的 5. 6%。此外 ,在新加坡和所罗门群岛分离出对四环素耐药的菌株比例高达 70%。在印度和日本 ,环丙沙星耐药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美国、南美国家和加勒比海地区 ,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比例高。
另据比利时Antwerp大学的AndreMeheus教授介绍 ,目前耐喹诺酮的淋球菌比例 ,在中国高达 80%~ 9 0%,而在越南、日本、菲律宾和韩国均达到 30%~ 50%的水平。
张国成教授在分析性病耐药现象时说 ,一方面是抗生素的长期使用 ,病原体自身耐药性不断增强 ,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是性病医疗市场管理混乱 ,性病治疗普遍不规范 ,用药方法不正确或药物滥用等诸多不良现象普遍 ,这些不良现象又进一步增加了性病病原体耐药发生的几率。
快速诊断技术亟待推出张国成教授指出 ,性病实验室的基本检验项目 ,如淋球菌涂片和培养、梅毒血清初筛和确诊、衣原体抗原检测、涂片检测霉菌等是及时和正确诊断性病的基础。由于技术较为复杂 ,耗费时间长 ,操作难度大 ,对实验室设备、人员有一定专业要求 ,所以一些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很多医疗机构都不具备开展这些检验项目的条件。
张教授告诉记者 ,我国性病承包门诊极少开展这些检查 ,他们均采用检查速度快、假阳性率高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或多媒体显微诊断仪 (MDI)诊断所有性病 ,而这两种检查方法是卫生部明令禁止用于性病临床诊断的。开发灵敏、准确、经济、简便的快速诊断技术是当前各国性病研究机构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国成教授所在的研究所正在与WHO合作 ,联合开发快速诊断试剂和方法。
在这次大会上 ,WHO官员RosannaW .Peeling博士介绍了当前WHO与很多国家的性病防治机构合作开展性病快速诊断试验的进展情况。他指出 ,当前有 9 0%的STI病例发生在缺乏有效实验室化验、检测条件的地区。在初级卫生保健的设想当中 ,STI诊断方法是经简单培训而不需要仪器设备就可以掌握的简单、快速方法 ,检测试剂应能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而不变性。现在 ,已经有对于梅毒、衣原体感染和淋病三种性病的快速检测方法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