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下疳又称第三性病,是一种呈短链状的名字叫杜克雷嗜血杆菌的细菌(Hemophilusducrey)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玻过去它的发病率仅次于梅毒、淋病,现在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它已成为一种少见病,但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病例报道,尤其本病易与梅毒硬下疳及其他阴部溃疡性疾病相混淆,故本病仍不容忽视。中医学把本病与梅毒硬下疳统一称为“疳疮”,认识比……
软下疳又称第三性病 ,是一种呈短链状的名字叫杜克雷嗜血杆菌的细菌 (Hemophilusducrey)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过去它的发病率仅次于梅毒、淋病 ,现在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 ,它已成为一种少见病 ,但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病例报道 ,尤其本病易与梅毒硬下疳及其他阴部溃疡性疾病相混淆 ,故本病仍不容忽视。中医学把本病与梅毒硬下疳统一称为“疳疮” ,认识比较模糊 ,但是 ,也有一些医家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如明代医家孙一奎指出 :“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 ,便构此证 ,或疳疮 ,或杨梅者 ,皆由欲火淫炽 ,一旦交合不洁 ,为淫火冲动 ,肤腠开通 ,是以受毒。”不但认识到下疳与梅毒是两种病 ,而且认识到它们均由不洁性交引起 ,这种认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本病的特征是生殖器部位的溃疡和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局部疼痛明显。软下疳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播 ,即此病 9 9 %以上通过性交传染。男女之比为 10:1。一般经不洁性交 2~ 6天的潜伏期后发病。男性患者好发于冠状沟、包皮、龟头、肛门 ,女性患者好发于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尿道、子宫颈、肛门 ,其他部位少见。
软下疳的病原体是杜克雷嗜血杆菌 ,该菌为短而细的革兰氏阴性链杆菌 (革兰氏染色是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用来鉴别细菌 ,常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细菌 ,它对诊断和治疗用药都有帮助 ),呈短棒状 ,两端圆 ,往往成双平行排列 ,无运动力 ,无芽孢。
软下疳的皮损特征 :初起损害为炎性小丘疹 ,周围绕以红斑 , 1~ 2天后发展为脓疱扩大 ,破溃后形成多发性、凿形、坏死形 ,具有锯齿状潜蚀性痛性溃疡。溃疡表浅、底部有灰黄色猪油样脓苔 ,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 ,周围炎性红晕 ,触之柔软。下疳数目初期 1~ 2个 ,因自身接种 ,周围可出现 2~ 5个成簇卫星溃疡 ,一般经过 10~ 60天愈合 ,愈合后留有瘢痕。
约有半数病例可伴发单侧 (左侧多 )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软下疳横痃。淋巴结肿痛 ,可形成单腔脓肿 ,有红肿热痛 ,波动感 ,即软下疳横痃 ,破溃后形成“鱼口”。女性患者很少形成溃疡和淋巴结炎。男性患者可因包皮长期反复发生炎症 ,使包皮口缩小 ,包皮与龟头形成粘连 ,不能翻转而成嵌顿包茎。也有因阴茎毁坏性溃疡侵及尿道 ,而致尿道狭窄 ,有时可同时伴有梅毒螺旋体感染或继发其他性病 ,如淋巴肉芽肿或腹股沟淋巴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