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博客 有道 对对碰 杂谈 |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偏方 用药 | 不孕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精神 口腔 泌尿
社区 焦点 俱乐部 就医 |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急救 自测 |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消化 心脏 血管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防止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编者导读:多发性骨髓瘤(MM)起病徐缓,可有数月至十多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繁多,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一)MM瘤细胞浸润表现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
时间:2009-12-14 11:04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这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类IL-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尚不明了。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对实验动物进行结合电离辐射有时能提高浆细胞瘤的发病率,协…
时间:2009-1-6 14:25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分型根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或其碎片,浆细胞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在内)可分为若干型。由于异常单克隆免疫交流球蛋白(又称M蛋白)种类的不同培养,相应浆细胞肿瘤的发生率也略有差异。IgG型患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较高,正常技能免疫球蛋白的生产遭受抑制,水平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生长速度慢,高钙血症与淀粉样变性的程度轻,IgA型的特点是高钙血症与淀……
时间:2009-1-6 14:24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分类可见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2.骨髓象: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5%以上,并有形态异常的骨髓瘤细胞。其余各系细胞大致正常。因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3.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4.尿……
时间:2009-1-6 14:24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①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红细胞;②高钙血症: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20mg,口服,3~4次/d;③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0.2mg,口服,3次/d;④高粘滞血症:血浆交换治疗;⑤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⑥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病人用青霉素、丙种球蛋白预防性注射有效。2.化疗:MP方案:马法兰2mg,口服,3次/d;强的松20mg,……
时间:2009-1-6 14:22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
时间:2009-1-6 14:22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故预防本病发生,增强病人的体质,积极治疗慢性疾患,避免射线及化学毒物的接触,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避免与致癌因素接触,若有接触史或病状可疑者,应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宜参加适当的经常性活动,以减少脱钙。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防止感冒。中医方法宜注意……
时间:2009-1-6 14:21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
时间:2009-1-6 14:21
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分类可见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2.骨髓象: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5%以上,并有形态异常的骨髓瘤细胞。其余各系细胞大致正常。因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3.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5g/L;IgA>20g/L;IgD>2.0g/L;Ig……
时间:2009-1-6 14:20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又称细胞骨髓瘤,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发生恶变,大量单克隆的恶性浆细胞增生引起。多发性骨髓瘤在世界各国发病不一,欧美国的发病率每年2~4/10万。我国亦不少见,并呈增多趋势。发病年龄多40岁以上,50~70岁者占发病总数75%,男女患病之比3:1。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发现与遗传、电离辐射、感染、炎症、某些化学物质刺激及……
时间:2009-1-6 14:16
12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