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常情况下,骨骼是完整的,当骨骼出现裂缝、断开、碎块状时称骨折。骨骼耐受破坏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种限度,如坠落、摔碰、交通意外等暴力情况下,骨骼扛不住了,于是发生了骨折。然而日常生活中孩子跌摔嗑碰司空见惯。<BR> <BR> 究竟出现哪些情况才可能发生了骨折呢? </P>< > 可以根据下述情况作出判断: 首先,受伤时致伤力量大。包括:</P>< > ①从1米以上高度跌落。</P>< > ②被行进的机动车撞伤或轧伤。</P>< > ③被快速行进的自行车或三轮车撞倒。</P>< > ④被重物压伤,如房屋倒塌、塌方、大石块砸伤等。</P>< > ⑤手指或脚趾被石块、砖头、槌子等砸伤,或被门缝、窗棱、椅子腿等挤压受伤。 </P>< > 其次,受伤后症状明显。包括:</P>< > ①伤处疼痛明显,因疼痛而卧床不起或停止了主动活动。</P>< > ②伤处肿胀明显,且常在1~2个小时内扩大。</P><P> ③骨折断端穿破周围的肌肉和皮肤,露出白森森的骨头碴(此时称“开放性骨折”)。如果孩子受伤史和伤后表现符合上述中的一条或几条情况,骨折可能性大,家长应当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B超或X线片等,以便作出诊断和给予相应的治疗。</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