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三伏天 心静自然凉

[复制链接]
李大国 发表于 2011-7-27 0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情绪上要“平”、“和”
0 C$ \( v8 F4 g  p0 `- h  b% N8 k  小暑过后,天气将持续炎热,气温飙升到35℃以上,烦躁、疲惫之感也随之而来。如果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心火”,甚至引发疾病。专家提示,小暑养生应以静心为主,学会控制情绪,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 g/ ?2 Q3 d) V/ @! m/ V
    小暑过后,气候炎热,人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强调“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该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5 I/ {! {. e5 |2 d# S' f3 f4 b
    《灵枢·百病始生》上说:“喜怒不节则伤脏。”养生专家称,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尤其是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过激的行为,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3 k% z8 ]" C7 E" X2 \6 K  中医书上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体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肯定会涉及其他脏腑。9 \# k0 _2 R) g( n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 k/ N3 Q4 D1 \' O
    这个时节,人们可以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发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如游泳、听音乐等。尤其是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
 楼主| 李大国 发表于 2011-7-27 0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上要“静”、“定”/ ?  l& g/ z7 w/ Y4 z
& c3 W# c/ s8 u. a$ g) d
  暑日炎炎,人皆苦热,古今都是一样。古人用毒日、溽暑、烦蒸等丰富的词语形容暑伏天气,更有“火伞当空”、“大火光”之类的比喻,足见暑热之威,着实令人头痛。
2 P# r8 O+ @- Z- _4 q) f2 m' E% {  V8 F
  清代有个士人,病暑气急,想登雪山浴冰而不可得,遂把一块雪白的玉石置榻之左,名为“雪山”,又把一只盛满清泉的白瓷缸置榻之右,名为“水井”,终日坐卧其间,只觉暑气消去,凉境渐生,仿佛真是登雪山而浴冰井。% Y  A; O$ z. t0 K) L
8 F! V8 \' d3 A% {- N# M& R
  事实上,另一种精神胜利法即所谓“心静自然凉”,似乎信者更多,所以也就广为流传。宋人叶梦得《玉涧杂书》就有记载,说是欧阳修曾问宰相杜衍如何御暑,杜衍回答“惟静坐可以避暑”,但书中随即指出:“能为此见者几人乎?”
: [, a' k+ P$ u0 t9 e% b& S: p0 b+ H- `, `& d$ K0 y8 t  ?! H( U
  所谓静坐,“静”指的是精神,“坐”则指坐姿。20世纪80年代,国外流行“超觉静坐”,据说源于印度学术界倡导的“创智科学”,简称TM(Transzenclentate Meditation,意为超越一切,凝神静坐),其方法是按一定的要求闭目凝神静坐,逐步达到入静、忘我的状态。杜衍的静坐,方法似同,但其渊源则出之中国。如《管子》云:“能止能静,而后能定,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气功大概就是从静坐中发展出来的(气功在日本即称坐禅)。汉元帝时,汉中王仲都,“时夏大暑,使曝日坐,又环以十炉火,不言热而身不汗出;又能忍寒,于盛寒日,令袒衣,载以驷马,于昆明池上绕水而走,御者厚衣狐裘甚寒,而仲都独无忧也”(见桓谭《新论》),他显然已达到气功的高深境界了。
 楼主| 李大国 发表于 2011-7-27 0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物上要“淡”、“香”
3 b4 [/ D; H7 f- g) x0 Q
5 c, W; m& P* c  y1 H! S( q; |5 |  “暑”为炎热。小暑节气后,中暑的患者明显增多。中暑最初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乏力,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夏季不要长时间在高温、封闭的环境里工作,可以多食用西瓜、哈密瓜等水分多的水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利尿、助消化。
7 l& _# @/ M" M' ?8 I/ J) j, U
( W& {: b. p8 M  进入小暑后,饮食应以适量为宜。无论是过饱还是过饥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饥,则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的疾病。
/ O4 U( O! S. w+ a( f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
6 r) m* q2 y, U/ M+ H. G# m# R0 T* {; u8 B; v
  在南方民间,小暑这天有用荷叶、土茯苓、扁豆、猪苓、泽泻、木棉花、灯芯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用以解暑。同时,因为这个节气出汗和挥发多,而且胃口较差,所以汤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时节应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可以常吃绿豆百合粥,该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消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7 @+ F. Y; a( t# C4 O6 M5 P1 q. M
, k5 B7 V9 H% P" S7 @7 Q
  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因此,当盛夏时节感到疲乏之时,应该及时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新鲜蔬菜如青菜、韭菜、菠菜等,新鲜水果如橘子、柚子、柠檬、红枣、山楂、猕猴桃等,都是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
 楼主| 李大国 发表于 2011-7-27 06: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饮料上忌“生”、“冷”+ [8 {7 y8 a" L2 `3 R) @0 {
' k$ m/ ^- H" A+ }( E
  夏季阳气外发,阴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而过于避热趋凉,《黄帝内经》里说“防因暑取凉”,其实也是在告诫人们:在盛夏避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这时候机体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如果贪凉一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待在过于潮湿的地方,致使中气内虚,暑热、风寒等外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在祛暑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 X. ?4 g8 D$ g+ [3 M  H! S. a' r5 ?( I! o
  夏季气温较高,人们极易贪凉过食冷饮。冰镇饮料、冰激凌、冰镇西瓜等,恨不得什么都吃凉的,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中医上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害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虚则运化吸收能力下降,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的补养,心肺肝肾的生理功能,皆依赖脾气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撑。脾气运化功能正常,则四脏得养,机能正常发挥,人体康健,不易得病,有病也易于康复。
面积 发表于 2011-7-28 16: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yadanziyou 发表于 2011-8-17 16: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说的绝对有道理啊!!
yadanziyou 发表于 2011-8-17 16: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