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用药知识] 中医辨证施治小儿低热不退方剂

[复制链接]
gdhzshisi 发表于 2010-2-5 0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临床常遇到一些小儿低热不退而来寻中医治疗,其中,有些是经过西医治疗不效者,其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或潮热,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昼轻等,常伴有头汗多,手足心发热,口干口臭,夜间睡眠不安宁,胃纳不振,或腹痛多啼,或腹胀喘急,面颊绯红,小便短黄,大便时干时溏,气味酸臭等。此有以下两种情况:

  1、伤食、伤乳:此类患儿多因乳食不节,如乳食过量,或饥饱不匀等,导致小儿胃肠积滞不化。小儿稍有不慎极易被积滞损伤,积滞不化还可引起痰湿阻滞,湿热互结,久之而致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抗病能力减弱,又很容易引起反复感冒而使发热加重。这类患儿平时多表现为厌食、挑食或偏食。若食积停滞,蕴结化热,常出现低热不退,所以治疗时应以调理脾胃,消积除滞为主。

  方剂可选用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白术等。若腹痛夜啼甚者加槟榔、木香;积久化热者加胡黄连,黄芩;腹满者加川朴,炒枳实;肝旺脾弱症见烦躁,目赤等者加菊花、桑叶、栀子、丹皮、夏枯草等疏泄肝火之品;如外兼风热表证者可合银翘散加减;大便溏薄者可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等。另外,调节饮食也是治疗本证的重要方法,故应诱导患儿多食水果、新鲜蔬菜,以保持胃肠通畅。

  2、病后或汗泻太过:此类患儿因血气未平或津液耗损,或余热未尽而致低热不退。其临床表现除低热不退外,常伴见身体羸弱,困倦乏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等。治疗宜调气补虚,养阴退热。

  方剂可选用钱乙七味白术散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若虚热甚者可加黄芩、知母、胡黄连;虚烦少眠者加麦冬、五味子、夜交藤、茯神;虚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或配合黄芪散(牡蛎、黄芪、生地)加减;若属痨热潮作者可合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银柴胡、半夏、人参、茯苓)加减。]]>2004080033IT白领不要边吃东西边操作电脑,用完电脑后要先洗手再吃东西以避免传播疾病。

gn153364 发表于 2015-3-21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玛~~还少了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