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吃中成药用水要“搭好伴”

[复制链接]
asolaier 发表于 2011-5-23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红楼梦》里薛宝钗治病的“冷香丸” 不仅配药的用水精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连服用也颇有讲究“用黄柏煎汤十二钱”(第七回),尽管书中有演绎的成分,但也点出了服用中成药和用水的内在关系。

- O/ t- g. ^- K' @; f8 R

  实际上,有些中成药需要用特殊的“水”来送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这些“水”大致有:黄酒、米汤、姜汤、淡盐水等。中医认为,黄酒本身就是味中药,药性温热,有通经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黄酒送服治疗跌打损伤、气滞血淤、腰腿疼痛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跌打丸等,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而干姜具有散寒、温胃的效用,把干姜熬成水来送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兼有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像藿香正气片,显然也能锦上添花。

7 Q) c2 `7 k8 Q2 A

  生活中,很多人怕麻烦,服中成药习惯直接用白水服药,其实白水也有“讲究”。中医认为热水具有助阳气、行经络的功能,而凉水则具有降火气的作用。而且疾病从中医看也有寒热之分,那么服药最好顺着病因来服药,这就是中医的“正治法”,即对燥热之症(如发烧、上火),采用清热之剂,若同时又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相反,若为虚寒之症(如风寒感冒),应服辛温发表散寒之剂,此时就应用温热的水送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常章富教授在告诉记者这个道理的时候,特意提醒,根据水温来服药别“矫枉过正”,应先分清个人的体质,对于咽喉肿痛、上火发热的人,应该服用清热败火的药,如双黄连片,尽管喝凉开水能解热,但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反而会造成胃肠不适,影响药效。

# S, P$ s* ]9 t' s( L ]: R

  常教授建议,胃火盛或习惯喝凉开水的人,发烧时最好以凉开水服药,从而解热降温,加速药效;而患有风寒感冒无汗时,最好用温热的水服药,有助发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需要注意的是,热水送服,是水烧开后,趁热时饮用,但要避免烫伤。

- m- }+ }. v4 P- K2 H% z

  相关链接:

% k+ l+ j7 e: [

  哪些水能服药?

7 e, [4 ^( h6 Q4 [9 G2 @5 @' J

  淡盐汤送服:食盐能引药入肾,服用治疗肾亏、肾虚等的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宜用淡盐汤送服。

6 n. W) F, _$ V6 }) @

  米汤送服:米汤富具有保护胃气的作用,服用养肠胃、健脾、利膈等成药,如消渴丸、回神丸等,可用米汤送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