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孢子丝菌病

[复制链接]
雨过天晴wsj 发表于 2011-5-23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疾病概述

# V" p5 F7 |! i' R: ^/ Z; O; x

本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深部真菌病。其主要侵犯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管,亦偶尔累及粘膜和内脏。

+ ]$ w' B: ^: I7 x

临床表现

; H0 I2 S4 ?- l' Q

本病国内报告主要所见为皮肤淋巴管型、固定型和播散型。

9 f' r+ W( `2 u5 g& H) s0 z& G

(一)皮肤淋巴管型

: Z2 t3 S. n8 ` K5 ^

本型为最常见,患者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得病前往往有外伤史。病损好发于直接同外界相接触的暴露部位,例如手部、腕部、前臂、足背及小腿外侧,而且以活动较频繁的右上肢为最多,这可能是该肢体习惯于劳动缘故。此外,头面部、颈部也可被波及。

4 p) A4 h: R8 g6 b# o

病原菌从外伤处侵入机体后须经数周乃至半年的潜伏期方能发病。最初的皮疹是在原外伤部位出现一个坚实、圆形、且有弹性的结节,临床称此皮损为初疮。这种原发结节无压痛但可移动。其表面皮肤始为淡红色,进而转变成紫红色乃至发黑坏死。随后结节逐渐增大,可与上面皮肤粘连,最终破溃而马溃疡,从中流出少量脓液。

; T0 o0 V: v: T" m6 J

在上述原发性初疮发生之后,再经一至数周之久,又有新结节出现。此种后发结节叫做继发性损害,该结节常沿淋巴管作向心性扩散,呈带状分布,多局限于单侧肢体。病损时间较长的,结节还可向淋巴管支线分布。

, [) X4 }' ^6 I2 ]$ v

继发性结节,数目不定,自数个至几十个,其大小如花生米或蚕豆大。这些结节也可缓慢发展转变为脓肿或溃疡。连接结节间的淋巴管可呈束状变硬增粗,但局部淋巴结肿大得罕见。

) ]$ ~: R! D+ W

初疮若发生于头部或颜面者,由于该部淋巴管不呈带状分布,故继发性的结节也不形成带状排列。

$ F% t3 B ^5 a; X2 o8 w6 r

(二)固定型

" }' n/ [$ b5 r, C0 d7 Y' A; ~

该型仅次于皮肤淋巴管型,临床上也较多见。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儿童;也可侵犯手背其它露出部位。皮损往往固定于始发部位,而不沿淋巴管播散。皮疹表现为稍有弹性的坚实结节 、无压痛、久之也可化脓破溃而形成溃疡,表现有少许脓液。本型还有少数病例,历经相当岁月之后,损害再沿淋巴管蔓延扩散。

) A! M& L, Y, _: Q

(三)播散型

! b( l" {! |: a7 `3 F! L8 Y& O

此型病人罕见,串者常伴有其它的全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而且多数已有原发性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经过一定的时期后,通过血行性播散而发生全身损害。皮疹再现呈结节、脓肿和溃疡。另外,还有偶见无原发性皮肤淋巴管型损害,一开始即出现全身性的皮下结节。患者呈急性病容,预后不好,经几个月后常因恶病质而亡故。

; v. A( _% g- n8 i

本病除上述的临床类型以外,极少数病人可累及粘膜和内脏。其表现在鼻、口、咽等粘膜,往往可发生与鼻炎、口炎、舌炎、咽峡炎、喉炎等疾病相类似的临床症状;若骨骼、肌肉、肺、肾、肝、脾、脑和其它内脏受侵犯还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 Z- K1 i1 y! R9 V7 F

诊断和鉴别

' I0 F( g, g( a

根据临床表现特征,结合真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

2 V6 [* e9 \" g3 Q+ E: @7 k

治疗

. w3 y j0 y8 W8 ]8 E

一、内用疗法

9 L5 a. j# A2 [- D5 x1 u( E6 Z% Q

(一)碘化钾为治疗本病首选药;通常使用5~10%碘化钾内服,以每日1~2克开始,然后逐渐加大剂量,直至成人每日6~8克,分3~4次服用,可连用3 ~4周,常屡收佳效。

7 K9 T. [ Q6 W; G1 p

(二)有时投与5-氟胞嘧啶100mg /kg或克霉唑30~60mg/kg口服, 亦可收到满意效果。

) C; f% T# Y$ o3 T* [3 z9 y

(三)两性霉素乙静注或酮康唑每日内服200mg ,对各型孢子丝菌病也多能应验。

* X% `) |# e, z3 c

二、外用疗法

% \# |9 E7 e9 E8 ]* C" k2 i/ ]( f

(一)采取1~2%球红霉素二甲基亚砚外用或0.2%本品氧化锌油外涂,多能获得一定疗效。此外,有人试用2%碘化钾液外搽,亦有效果。

( o+ h7 O- k, n0 Q: A% P. a

(二)温热疗法:有报告使用45℃电热器局部加温疗法,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可促进皮损消退。

# `& h+ r7 D; ~1 W1 h

预后预防

8 W% U$ L* @$ M: O( P4 K

在日常生活或劳动生产中,遇有皮肤外伤,须及时妥善处理,如外涂碘酊,则可预防本病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