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中医:养生离不开的三原则

[复制链接]
爱之分 发表于 2012-10-27 16: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生方法或学说无论再怎么多,个人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首先必须拨开迷雾,明确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道理。6 Z8 W" U: Y8 y7 w( `

2 _3 n2 V( R% g. o0 }2 q7 _  B 1.jpg
+ g4 p$ g  G2 ?; K  H, A' x5 [ 6 {2 f* i7 u; C( f
  第一本之于自己
! S% f; v2 k0 n7 i7 A / T% t% e: _# k6 c
  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
2 T$ ^, x8 T  Y, M4 _5 T% L/ c
5 w& Q& Y0 O# \( B  养生首先要本之于自己,但现在中医养生的社会风气却恰恰相反。比如说一个糖尿病患者,他打高尔夫球把糖尿病给治好了,于是写本书:《打高尔夫球治好了我的糖尿病》,拿去出版,传播四海,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都跟他学,结果呢,我敢说,误人误己!他打高尔夫球打好了,你未必能打得好,因为糖尿病按照现代医学讲也分1型、2型;中医里也分上、中、下三消(消渴症)。而且人跟人不一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心情也不一样,饮食也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某书某人,一本书或一种方法未必能适合所有人,养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任何脱离你的方法,在你身上就未必适合,未必能起作用。
" K4 l# p6 K! G. }- p8 |
$ D6 C/ N) ?2 u( r$ _  往深里说,这其实涉及一个道和理的区别。我们说一个医师水平很高,我们会说此人医术高超,或说医道高超,我们不说医理高超,可见道和理是不一样的。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对道是这样解释的:“由事而知焉之为道。”就是由一件事而领悟出其他,这个称为道。可见道是与人的行为和目标密切相结合的。古人还说,“道,行之而成”,道是有人的行为加入其中的。而理却是可以先于人存在的,比如医理或说病理,是先于医术就存在了。
5 R! q5 M6 h5 c; P9 i8 s0 W: u 0 O2 u* S) E3 G
  养生也是这样。养生之道是需要加入每个个人的行为和目标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长环境,量体裁衣制定出来的养生之道,才是适合自己的。放之四海的标准化养生法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差异,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养生之道。明白了这一点,你的养生就不会给自己下黑手了。《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叫“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谓养生”,这里再次强调:你首先要做到不杀生,即不要对自己下黑手,更不要对他人下黑手,如此你就是养生了。而当前有不少人却每天都在对自己下黑手。比如有的人说自己如何忙,经常连续几天不睡觉,然后问我该如何养生。我真是无言以对,他都对自己痛下杀手了,还谈什么养生呢?
+ A& P- j: A, B: q4 W
4 g8 I+ N( ^  \  T5 G; i  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养生之理,但养生之道则有许多。张三可以说张三的养生之道,李四也可以介绍李四的保健经验和常识。总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养生体验甚至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张三、李四等将这些方法介绍出来,社会上就会出现诸多“专家”。但这些经验是否就一定适合你自己、适合广大民众,是否会有好的效果,就不一定了。这是因为每人生长地域、环境、饮食、性情存在差异,所采取的方法也应不同,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楼主| 爱之分 发表于 2012-10-27 16: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是很危险的
$ P4 c9 m) [* \' X
0 Q8 O  G/ P& R2 j; g* k  有这么一件事儿。有个朋友的女儿,十七岁,高烧三个月,很多著名的大医院都去了,说怀疑她肾有问题。但医院也没检查出什么来,可就是高烧不退,然后找到我们医馆来。我问这个朋友孩子用过什么药吗,她说什么药也没用,我说那你非常幸运,遇到好的西医大夫了。西医是对抗疗法嘛,发现敌人了才会去打枪。而因为没有找到病灶,没找到任何原因,当然不该用药。但现在有很多情况却是,没有找到任何病灶,没有发现病因,上来就用药,这就叫“杀人”了。西医有这样杀人的,中医也有很多这样杀人的,因此,有一句俗话叫“死于病者十之一二,死于医者十之八九”。我认为这个话不为过,目前社会上因为过度治疗导致死亡,因为吃错药导致死亡,因为医师的不负责任导致死亡的现象,便是医师在给你下黑手。而如果我们在养生当中再自己给自己下黑手,再盲目地跟风,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某一个人的说法,那更是非常危险的。
 楼主| 爱之分 发表于 2012-10-27 1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同而人异  x9 Q% p5 a, P' ]. z9 K

8 v' @* X3 ]  [  清代有一个中医大家叫徐大椿(字灵胎),他有一篇文章叫《病同人异论》。看到文章标题就知道它的主旨了,它是在强调:疾病是相同的,而人是各异的。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何也?”也就是说,天下有同样的一种病,治这个病人有效,治另一个病人却没效果,什么原因呢?这就好比H1N1流感,有的人传染上了,有的人没有传染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染上这个病的人,他的体内一定有致病的内因存在,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徐大椿在文章里这样说:“则以病同而人异也。”# [( J6 _2 J" i  t7 p

9 E, [' \& _6 \) P# _  接下来他又讲“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七情”指的是我们都具有的七情六欲,就是情绪致病;“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七情六欲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很公平的,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防病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得病,有的人没得病。
 楼主| 爱之分 发表于 2012-10-27 16: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人而养
! r( r% W. U$ m# T* A3 G1 ?* I1 L: I8 j& h1 r% p) u
  再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曾流行过注射鸡血,结果闹出人命来了。注射鸡血可能对某些人有作用,但对某些人没有作用,还可能会有致命作用。再一个例子就是红茶菌。20世纪70年代流行养红茶菌,家家户户养,说是喝它煮的水防病,结果也喝出问题来了。又比如近一两年很盛行的天灸(借天之力的一种灸法),尤其是三伏帖。有家医院贴三伏帖,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来一个贴一个,没有诊断过程。三伏帖是针对一些虚寒体质人群的,并不是对所有人有益。比如哮喘,哮喘也分热喘和寒喘。寒喘患者一般在秋冬季病症会加重,因此就在夏天的时候借天之力——借天之阳气,再结合灸——这二阳相加来补
% ^  B2 G: A# w4 i; M
1 e4 Q4 c2 L* L; Y# A/ G- v  人的不足,从而防止哮喘发生。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热喘,你也贴,就等于火上浇油了。艾灸也是这样,妇女痛经,拿过艾卷就灸。如果是寒痛可以灸,但如果是热痛,就该灸出问题来了。所以说不能够一哄而上,盲目地拿过一个东西来就给自己用,记住: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
5 o" Z  W9 ?5 d, F7 M  l) j" j7 \: Z5 d3 t3 Q7 O9 k
  我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要盲目去相信任何人,适合于他的未必适合于你,因为人群是最复杂的。小时候老师就说,树上五只鸟,用枪打下一只,还有几只,我们说还有四只,老师说错了,没鸟了。为什么没了,给吓跑了,老师只解释到这儿。后来我逐渐体悟到,为什么没了,是因为有人的复杂因素加入了。你不能用纯数理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加进来了,情况就变了。中医里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因人而异,就是辨证施治。那么,在养生中,我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养生也应该因人而养。只有坚持因人而养的原则,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养生方法。
收到谢谢 发表于 2013-7-25 06: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 v) b- C4 {  Q
蓝手印 发表于 2013-10-27 16: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顶起顶起
& x" o+ P  x+ @*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