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薇,女,1970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河北省医学院邯郸分院中医针灸专业,现任临城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兼针灸康复科主任。她是临城中医院的光荣,更是全县乃至全市白衣天使的骄傲。
1993 年,刘薇怀着对当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告别了十年寒窗的学生时代,告别了可爱的校园——河北省医学院邯郸分院中医针灸专业,分配到临城县中医院针灸科,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科医生。至今,从事针灸康复工作20年,敬业、勤奋、忘我的工作 精神,治病救人的卓越成绩,伴随着她十五年如一日的医学征途: 2002年,被评为“邢台新长征突击手”,2003年荣获“学雷锋先进个人”、“迎国庆演讲比赛”二等奖。本年,又加入县政协,成为临城县第六届政协委员。08年5月被评为“临城县十大杰出青年”、2009 年被评为临城县“三八”红旗手, 2010年6 月荣获邢台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暨白求恩杯竞赛演讲比赛三等奖,2010 年7月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11年4 月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年6月被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届百名“白求恩式好医生”,2012 年被临城县政府誉为“临城好人”称号,2014 年4月被评为“邢台市好人”……诸多的荣誉使她深深感到,党和人民给予的太多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针灸是我们祖国医学的瑰宝,做为一名针灸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她把继承中医、发展中医、弘扬中医作为自己的职责和毕生的追求。夜深人静时别人可能已进入梦乡,可她还在刻苦的钻研、推敲针技术。清晨,别人也能还在酣睡也她早起来练基本功。为了增加指力,她每天练习五指抓十斤重的铅球1000次,用针刺装饰木板1000次,手指不知磨了多少泡,退了多少层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她真正掌握了针刺技巧,做到了“轻、巧、快、弹、借”,被老白姓称为“神针”、“飞针”、每分钟能扎60针。在微妙的瞬间,银针飞进患者的穴位,不知不觉中治了病。更让人佩服的是,为了更好的体会穴位的针感,她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体验。“酸、沉、胀、麻、疼、冷、热、窜、动、抽”这十种针感,并不是像品尝佳肴美味一样,那感觉有时是很难承受的。但是为了精确的了解和推敲穴位的感受和作用,再疼她也能忍,再麻(电激一样)她也能承受。在她用心努力和钻研下,她不但掌握了传统针灸的针刺方法和针刺作用,而且发展了许多新的穴位和新的针刺方法,比如,“肩三针”、“肩五针”“肩七针”“环三针”等。并且把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灵活多用,对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开避了新的天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追求,为全面掌握针灸、医学理论知识,她下定决心再深造。 1999年,曾在天津中医分院第一附院进修;2004年,曾在北京武警总院进修深造,亲得专家教授的指导,并因勤奋学习、虚心刻苦,各项学习成绩优异,博得专家们的好评和赞赏。04年秋,又参加了国际针灸专家石学敏创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学习。于是更加珍惜学机,孜孜不倦,刻苦攻读,全面掌握利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各种顽病,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半身不遂、颈腰椎病、肠胃病、失眠、面瘫等病的康复治疗,针法独特、疗效显著、针到病除,为临城父老乡亲解除了病痛,也为周边各县,柏乡、内邱等数万患者解除了病痛,使数万患者走上了健康之路。 面对胜利不骄傲,对成功不满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几年来,摘取了一个又一个医疗桂冠,创造了无数例治疗疑难杂症的奇迹,宛如夜间闪烁的珍珠,使人不能不为之惊叹!
例1:2003年,城关乡射兽村村民邢月双,46岁(女),患脑血栓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经针灸治疗三个月后,恢复较好,能干家务活,地里农活,还能做针线活、纳鞋底等,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生活。 2:2005年,石家栏村民杨秋林,33岁,被人打成脑出血,半身瘫痪,经刘医师精心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已恢复到正常人生活,现在还当上了“老板”。 以上病例仅如沧海之一栗,它是千千万万疑难病例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目前在党的三下乡政策指引下,刘薇带领针灸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利用星期天走村串乡为百姓免费治疗——义诊。冬天医疗对自带被子、床单、门帘、电暖气等。到村后,只借用小学或村委办公室一两间空房,搭成临时病房,号召有病村民前来就诊,医生们均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热忱,给患者量血压、扎行针、拔罐子、输液、拿药就地治疗。对于个别不能亲自来治疗的重病人,老病号,只要问清楚姓名、地址,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6411.png刘医师和医疗队其他同志便分头找到病人家去治疗,每到一村,当天就治好好几十人,甚至几十人有显著疗效。被治疗的患者感动地热泪盈眶:“还是共产党的医生好啊!若不是各位医生来,恐怕我早就疼死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常下乡义诊,既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排忧解难,解除痛苦,更拉近了群众和医院的距离,自07年以来,刘薇和她的医疗小队一直坚持下乡义诊,从不间断,她决心在08年度,把下乡义诊这种革命行动进行到底!永远坚持下去!
医德医风惊天地,堪为当代活雷锋 爱病人、关心患者是刘薇的特点,她对所有的病人都是亲切的接待,热情的迎送,无论是老人或是儿童,不分穷富,不分档次,尤其是山村的贫苦村民,她更加同情和关爱,看到老年患者,就亲切地称“大伯、大娘、叔叔、婶子!”老年患者手脚不灵活,就帮助老人上病床,帮助解衣扣;下床时替老人穿鞋子,更是无微不至,对儿童更关爱,她一边讲故事,一边唱歌、哼着小曲为孩子治疗,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刘阿姨!”收到良好的疗效。患者在行针时,她亲自给每人盖上被子,哪位患者口渴了,她又端来开水,见谁想咳嗽,就赶紧拿来薄荷糖块,放进患者口里,她是患者的救星,又是大家的勤务员。凡是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无不感动的交口称赞:刘薇是当代的活雷锋!这样罕见而崇高的医生,到那里去找呢?
她心里装着全体病人,惟独没有她自己,早上7点钟她就来到病房,天天围着两个病室内几十张病床跑来跑去,匆匆忙忙,一会扎针,一会又要给另外的病号起针,还要拔罐子,一会有病人呼叫,一会有病人家属找… …还要到住院部照顾住院病人针灸治疗,一天下来她连杯水都顾不上喝,但她总是很乐观,只要看到患者无痛苦,她就更快乐了,脸上总是堆满了微笑。记者问她:“你累不累?”她和蔼地回答:“我已经习惯了……”
敬业爱岗播健康、闪光青春送福音 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职业,为了全体人民的健康,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
她是一位跑在时间前面的医务工作者,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她的上班时间早7点必到医院,晚上十点才下班。十五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总是顶着凌晨的繁星赶往医院,当夜幕降临新月上升树梢,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她的病人。中午饭,她没有在家吃过一次,一块方便面或者医院简单的饭菜,就是她顿顿的美餐。因为忙,她唯一的女孩上学放学,从来没有接送过,全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 她从来不休节假日,连星期天都不休息,照常上班。同家人团聚、陪孩子上公园,对她来说,那是天方夜潭,家人过生日她没陪过,连孩子的生日她也给忘了。比如,正月十七是女儿的生日,但她全忘了,在病房忙到12点多,才想起来去学校接孩子,晚去了半个多小时,孩子在校门口焦急地等人来接,撅着小嘴发愁,好不容易盼到一次妈妈接,禁不住伤心地大哭一场,哭着对妈妈说:“今天俺生日,你也不管俺!连块蛋糕都不买。”此时,做妈妈的情不自禁心如刀割,眼泪扑唰唰地顺着面颊流下来…。答应孩子,马上去买蛋糕。
墙上奖状、奖匾排成队,数不清几块;特别是嶙峋栉次地挂满了鲜红的锦旗,金黄的大字:“妙手回春、神针祛病”、“华佗在世救人民、甘洒汗水送健康”,那是领导的肯定,是患者的笑脸,是患者由衷的心声。还有那封封感谢信、赞美诗像雪片似的飞来。信里——那脉脉含情的感言,滴血流泪的诚谢,豪放、壮美的赞语……全是患者用脑、用心、用感到吟咏出来的心灵曲。
刘薇——这朵盛开在中医院这座大花园里的玫瑰花,她,娇艳夺目,远香四溢,招人青睐,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里,必将呈现一派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