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多举措满足群众中医药需求

[复制链接]
1979tai 发表于 2011-12-8 0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2007年开始,河北省在172个县(市、区)推广传统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中医药技术,如今此项目已覆盖各地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

7 T! a. K% g7 g8 j- O) \8 s

作为中医药重要发祥地之一,我省近年来围绕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和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和相关措施。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中医药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医药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G8 |# X$ }0 g8 V% n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介绍说,针对中医药机构发展薄弱、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的现状,我省不断加大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建有政府举办的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163所,基本实现县县建有中医院的目标。基层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有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且配有中医,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其中至少有1人掌握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6 ~% K W4 R% G+ b) P) N" f. B a0 k! W$ h

为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我省还实施了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加强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的传承和创新。目前,全省创建有9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成立了10个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协作组,各市也建设了一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中医院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和“中医特色年”活动,打造了30所全省示范中医院。

( P" l0 h& ?+ x0 S. V# C) X( C

着眼解决中医药人才短缺、培养难问题,我省围绕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三个重点环节,大力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使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实践技能得到继承,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中青年中医药人才。通过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近3年累计培养5086名村医和750名全科医师。目前,我省正在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即引进和培养十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和大师级学者、百名省级名中医、千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万名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 r# q5 d! Z; U" Z, n4 ~: a

我省还实施了“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石家庄平安健康家园、石家庄市中医医院、唐山市中医医院和石家庄桥东区建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确定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O! ]! E9 @0 H

“传统中医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接受。”段云波说,“慢郎中”不仅可有效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还在治疗慢性病肿瘤以及艾滋病方面效果明显,特别是在预防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服务体系全覆盖、适宜技术广普及、特色专科上水平、中药产业大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