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老中医罗方印:不做良相便做良医

[复制链接]
冬奕立 发表于 2011-5-23 22: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表彰大会上,四川绵阳市老中医罗方印获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并被聘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其诊所为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在四川,他是唯一一个获得该殊荣的中医。近日,记者走近罗方印,体会到了罗方印所说的那句古语的真正含义——

1 j; e3 M( H3 N3 m3 d

  不做良相 便做良医

9 r; x1 y$ Z7 q3 o7 w) H% V

  在绵阳的中医界,说起罗方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那不大的诊所,永远都挤满了南来北往的患者,半刻不得消停。据他的学生倪桂蓉介绍,每天罗方印要诊治患者120多人,最高的记录则是在一上午诊治了150多个患者!

" S/ v) k5 Z' R; {3 m$ [

  在记者等待的两个小时时间里,罗方印一直坐在桌前,不停地望闻问切,对面坐着的倪桂蓉一直在不停地写处方。

( s3 j; D5 l$ x5 t ~

  做事先要会做人

2 S8 B" S: X" b. b

  北京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刘女士,在得知罗方印将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表彰大会时,再三强调,一定要到机场接罗方印。刘女士是罗方印诊治的患者,曾经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用罗夫人的话说,连洗衣服、数钱都不行,工作、生活都成了大问题。刘女士回成都的时候,听说了罗方印的医术,找到了罗方印,罗方印给刘女士开了一个疗程的丸药。一个月后,刘女士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传奇”的事情就在公司员工之中流传开来。当罗方印到北京的时候,一顿饭吃了5个多小时,一大半的时间都用来给慕名而来的患者诊治了。

; M) }& Z* f: [5 }' u( a# R3 V5 U7 u

  “每天来接他(罗方印),总是要等,患者来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他一直要到诊所没人来看病了才会走。”罗夫人看着忙碌的丈夫说。罗方印诊所的门上贴着工作时间,从上午8时到傍晚18时30分,可是罗方印从来没有准时下过班,只要有患者,罗方印就不会离开诊所。在罗方印诊所诊治的患者40%是绵阳周围县市的或是省内外慕名而来的,“耽误一会儿,患者的病情也会有恶化的可能”,在这样的考虑下,罗方印和自己的学生经常加班,甚至还给远道而来的患者贴上了吃饭的钱。

y; p4 X3 J& {$ L. R0 l- S* l' o

  当采访结束记者离开的时候,诊所里已经没有病人了,罗方印给学生交代工作的时候,一个患者家属跑来说孩子还没有放学,罗方印毫不犹豫地说,那就等孩子放学了带到我家里来吧,我给他诊治。

0 x) C# P# h# |$ w4 Z" ?8 h

  倪桂蓉说,才来的时候,觉得罗老师好厉害,怎么一个小小的诊所可以有这么多的患者?初入师门的她经常因为写处方的速度不快而急出一身大汗,但是看到罗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看到那么多微笑着离开诊所的患者,她就特别佩服,做好任何事,首先要会做人,从老师身上,她看到了。

X4 {8 O# w0 }5 V- X- V5 P7 @' ]+ x

+ ~( Z0 s% O1 x- k$ @" p* z+ J

  中医一辈子也学不完

9 G6 |! t7 A/ v5 d

  1943年,罗方印出生在绵阳新皂乡,原名罗道必。1957年8月,初中毕业的罗道必就被新皂乡联合诊所招收为中医学徒。1961年年底工程局改为水电基建工程兵团61支队,罗道必也成了一名军医,被授予中尉军衔,负责临床治疗工作。1962年,罗道必被报送到湖北省原宜昌地区中医学校学习。毕业归来,对罗道必关怀备至的原水电基建工程兵团61支队医院院长唐方印已转业回地方,他为向良师益友表达感激、思念之情,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罗方印。

: t6 Z# v M' e( y3 s

  罗方印说,自己一辈子最爱的两个学科是法学和医学,法学可以减轻人灵魂的痛苦,医学则可以为人排除肉体上的痛苦。“古语曾云:不做良相,便做良医。这就是我的目标。”,罗方印就这样怀揣着理想踏上了中医之路。几十年来,罗方印遭遇了不少难关,可他的理想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 u8 }1 w$ }) o) `

  1972年,是罗方印人生记忆中最为痛苦的一年。已转业回绵阳的罗方印与其他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一起组成基干民兵团,奔赴甘肃省碧口镇支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就在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到工地抢救伤员的途中,遭遇了车祸,车上四人,仅罗方印一人存活。与死神搏斗了四个月的罗方印却留下了永久的残疾——驼背。回到绵阳,身有残疾的罗方印遭到了不少人的歧视,年轻气盛的他还为此和不少人吵了起来。

$ S4 L. C) X1 f" t- Y

  1975年到1980年,整整5年时间,罗方印不再行医,一是不愿受气,再者也想好好养养自己的伤。“这5年我不亏,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学,补充了很多知识。”养病的5年,为罗方印成为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方印教学生,总会强调一句话:中医学是博大精深的,一辈子也学不完。

3 F) z" s) P: O% y# C* z. b. j0 D+ o) {5 Z

  行医如开车 片刻不得疏忽

/ i3 y+ ^! ~0 M$ K9 z+ y

  罗方印说,行医这些年来,遇到的疑难杂症还不少,明知道有风险,可是还是忍不住技痒,出手治疗,事后回想起来,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做医生就像开车,精神上的弦是绷紧的,片刻不得疏忽。”

, w( [; l4 I0 r4 P

  在首届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推荐评选中,全省、全市仅推荐了罗方印及其诊所。这与罗方印行医47年没有出过任何医疗事故,没有做过任何违纪违法的事情有着莫大的关系。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些老患者告诉记者,罗方印不但在医术上了得,还经常给希望工程捐款,帮助那些贫困无助的人。得知罗方印获得了“双优”的荣誉,大家纷纷对其表示祝贺,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这是罗医生应得的褒奖。

3 ?' b6 `3 @& ~! {3 t5 h

  罗方印有11个学生,都是国家注册医师,一个省外的学生还当上了当地医院的院长。说起自己的学生,罗方印的脸上全是欣慰的笑。现在,在罗方印的诊所里还有6个学生,其中有三个是国家注册医师,三个是国家认证的药师。在诊所工作,一环扣着一环,工作强度大,很多学生才来的时候很不理解,甚至还有抱怨,可是在跟着罗方印进行学习之后,他们的抱怨全都烟消云散了,他们在罗方印这里,学到的不止是医术,更多的是医德。

! R* f+ {' K) ?1 F, M' o0 }

  在罗方印的诊所,记者找不到一个患者送来的锦旗,倪桂蓉说,推了,罗老师不喜欢这些东西,送礼、请吃饭罗老师都不会参加,他认为,患者好了,就是医生最大的安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