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人是荒凉的,诗歌变成闹剧是悲哀的 # P8 \8 M( R' i0 w$ i) M
-本刊记者/蒋志高 发自河北廊坊 . l. V( o1 a% T6 n6 q" `
如果说人生有很多急弯的话,那么赵丽华正在经历当中最为诡异的一个。 % c: z# V7 O, I+ D, ~/ } k
9月13日前后,这位河北廊坊的女诗人的几首诗歌突然被人有目的、有计划地贴到各个网站,并迅速被网民戏仿,在网上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全民诗歌运动,随后这位国家一级作家被贴上“诗坛芙蓉”、“梨花教主”等标签。
, o1 I0 k+ W" y, e. C7 o/ O 事件并没有像赵丽华9月15日首次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所设想的那样,就此慢慢平息。9月26日开始,80后作家韩寒连续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现代诗歌及诗人,随后,一批诗人开始和韩寒展开了新一轮关于诗歌的论争,局势由网民恶搞赵丽华变成了诗人之间的互殴。
" l b2 ]& z' ]& s, X& B8 T! G' a 和所有网络论争一样,这次事件中有形形色色的别有用心者、不明真相者、起哄者、帮忙者、帮闲者、借势出名者。也和所有网络论争一样,事件最终脱离了其主题,沦为一场毫无技术含量的口水战。 % G0 t: L' o5 a5 c$ N3 k6 E$ k
作为一个被动卷入的当事人,赵丽华作为诗人的尊严被彻底践踏,她安静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并辞去了《诗选刊》的职务,还表示不再写诗——网络的群众运动中又新增了一名受害者。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始作俑者并没有意料到,网络的力量使得赵丽华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了一个受益者——一个原来仅在诗歌圈和随笔圈有些影响的作家迅速窜红成网络红人。
/ }) ~. Y3 p, _ 只是,当诗歌已经到了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吸引公众时,已经难以分清这是诗人们的闹剧还是公众的悲剧。 7 G; F+ R" N: G k7 Z1 m# Y
诗歌不被年轻人理解很悲哀
* G0 U* }2 [9 k. i# L F! H0 K 新世纪:网民很难接受一位头衔为国家一级作家的诗人却写出看上去如此简单的诗歌。
6 ~# U. Z; ]# t9 ~5 [; @5 d# D( O; Z 赵丽华:这非常正常。诗人们的诗歌写作跟读者的阅读审美之间落差非常大。几乎30多年了,大家没有读过什么现代诗歌,现在突然有人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了,在诗人圈可能有人能接受,他们是一步步看着诗歌走过来的,但是网民很难接受,最新最近的诗歌他们很少能看到。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网民,即使他在其他门类很有成就,很出类拔萃,可是他依然难以接受这些诗歌。陈丹青和王安忆曾经有个有关现代艺术的对话,我记得陈丹青说:你要想看懂毕加索,之前你就要先看懂塞尚,在看懂塞尚之前,要先看懂印象派。这说明任何艺术欣赏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D0 \! z2 u1 f# N' m2 |/ |4 y
新世纪:换句话说,公众和诗人之间的审美实际上不在同一个平台上。
" Q2 n, `3 m" U* p6 x3 U, d 赵丽华:对,不在同一个平台上,大家没有办法交流。大家会说 ,赵丽华你这么说话很狂妄,不是我很狂妄,它是一种客观的现实。高考也好,中考也好,作文中都写着: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在他们这个年龄,本来就应该是诗的,这样的限制剥夺了他们对诗歌的爱好和阅读。如此下去,诗歌越来越远离大众。诗人橡子说过: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人是荒凉的。诗歌现在不被年轻人理解是很悲哀的事情。
: [4 g I; y$ M! ?0 s# K+ d
( a m. A( E2 f6 W 媒体的无良空前绝后 ' N8 R- b3 a( }% h* N* s! ?
新世纪:韩寒在博客上说,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 h- D! V: n8 V( r8 K7 U0 L! H 赵丽华:韩寒我且不评价他。我觉得有诗歌浸润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有大的诗意在其中,且不说毕加索、凡高那样顶尖的画家及君特·格拉斯那样的作家,就我们国内,原来有诗歌底蕴的作家作品明显要更有诗意一些,比如铁凝、阿来、刘亮程、林白等等。 9 Y3 K- F# t+ f
新世纪:在北京“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朗诵会上,有诗人脱衣服表示支持,这引起了很大争议。
6 a2 J1 J( i0 \# [( V/ j( k% ~ 赵丽华:后来我听说这个诗人是穿了16层衣服,我揣测他的动机就是想一层一层脱掉这么多年以来强加在诗歌身上那些承担,那些负载。开始我对这种行为不是很理解,认为诗人用诗歌的方式比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可能更有效果。但我仍然很感谢他的勇气和支持。
" H( J, K" |* n( w. A9 G0 z 新世纪:诗人陈修元认为你是不甘寂寞故意哗众取宠,这和在大街上撒尿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个道理。 # E4 X3 m3 y8 t" b
赵丽华:他要想引起注意的话可以去大街上撒尿,我可以写这样的诗,但我决不会去大街上撒尿。 4 T$ \% l3 R l
新世纪:很多次网上论争到最后都是各说各话,沦为口水战。 4 R' A4 o2 U. g/ B3 P
赵丽华:我有一个比喻,在这个事件中,赵丽华本人及任何一个在网络上被无端恶搞的人,就像一个在大街上突然莫名其妙被人强暴的一个女人。她在被强暴的过程中,有些人过来吐唾沫;有些人起哄、大笑;有些人出于一点良知,想拿一件衣服给她遮一下;还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但不愿意参与,不愿意搅浑水,转身走开。
+ \+ I; ?* q1 m+ b7 c 新世纪:有些人开始直接称呼你为“诗坛芙蓉”。 * B- l# v' ~4 i. d W- o! u2 ]
赵丽华:对,这是某网站的发明,他们取的一个标题。 ! X. M8 @- m, S* D5 d3 d& l4 h5 V. c
新世纪:对这个称呼你怎么看? 0 q8 n6 x0 m7 g1 q8 [
赵丽华:我举个例子,蒋雯丽有个广告,说“妈妈,我长大后要娶你”。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童真童趣的一句话,但是现在被网络歪曲成“蒋雯丽乱伦”。我觉得这就是网络之无耻,这就是媒体之无良。现在的媒体无良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了。
4 i# Y3 F' [6 ?7 d& p2 \+ `! X& Q9 o/ J% k; u0 c( y
我肯定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诗人之一
9 K4 u6 R0 ~$ i2 Z' q 新世纪:诗歌的乐趣在什么地方?
6 ^! |! a8 ~" ]( S* r3 ` 赵丽华:诗歌的乐趣有很多。比如网上流传的几首诗,都是相对而言我比较弱的作品,但是就是弱的作品,也有乐趣在。比如《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三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写这首诗我想表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所了解的所认知的世界,永远都是有限的,是局部的,还有更多更广大的世界不为我们所知。这个诗留白相对大了一些,是想留给读者更多参与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一首诗。 6 L8 Y( m! w2 e4 n7 e
新世纪:《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引起的争议更大。
( |9 x1 Y% a- c0 R8 [ 赵丽华:我的确是不能够容忍这种现象,用一篇大的议论文章说这个事情的不道德、不合理浪费笔墨,用一篇抒情的作品当然更不可能。在这样的题材面前,我还讲什么唯美与含蓄吗?我就敲一下回车键敲出这首诗。诗无定法,文无定则,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自由。当然,我有我写的自由,大家也有批评的自由。
; {+ H* s4 Q" }* {1 _8 o" Q 新世纪:现在你的心态似乎比9月份好多了。 , c: ?) m! i4 `6 J( ~. J6 B
赵丽华:对,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个好事,现在很多中文系的老师学生调出我的诗歌进行研讨,诗究竟可不可以这样写。这样的探讨就正常了。
( J4 V& Q. C* X0 v: ~- E/ h$ p: G 新世纪:据我们现在了解,最早转贴你诗歌的人是希望牺牲你从而让公众重新引起对诗歌的关注。 ; b6 W- O- T. y" ?( q
赵丽华:这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人。通过公安部门查IP后,他已经向我道歉,但另外的人仍以为自己是隐身者。这个人解释他的初衷是想通过这件事让中国诗歌火一把,他说他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我既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同时又有官方背景,于是把我推上火刑架。只有骂我才会让官方和民间的诗人都出来,骂谁都不会比骂我效果更好。通过牺牲我,来让大家关注诗歌。另外几个纯恶意的就不这么简单了。将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我还在视情况发展而定。
) v8 J- x" M* E4 p% W; c' N( L# V 新世纪:在9月15日之前,就总体而言,你会给自己的诗歌创作打多少分? ( I; r+ l% Z% U; U
赵丽华:我肯定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诗人之一,这一点毫无疑问。
. o* h* R; _2 B2 K 新世纪: 9月15日之后呢? ! q5 w0 I/ g6 H4 z1 V3 C8 u+ E- ?
赵丽华:也依然是。历史会证明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