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未来三年,儿童白血病等大病保障水平将提高;港澳台有资质人员开办私人诊所将被鼓励;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将被遏制;到2015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将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 g3 P7 N0 Y* L" Y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明确的发展要求。规划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23项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12‰,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在120万人左右等。' {7 b# O6 D' d- k% h% a
>>现状% e0 K; b" D7 R. N6 l
慢性非传染病威胁加大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2 K$ `+ z2 K8 C% C7 y4 A) C
规划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同时,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0 k* H, U5 t$ g+ u5 o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须作出相应调整。, X5 ]; w" w- B4 [
此外,新一轮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都需巩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和推动社会力量办医也需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
( r) T& Z8 ?. {7 Y& u7 M 医疗服务" k( N4 t/ m; b& o
关键词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量将达两成
; \$ e8 V: C9 I7 K; p. B" [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 p: b0 ]7 F* A
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s$ d) O( N2 I/ V
此外,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将被遏制,根据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H. Q' |' p$ \) c9 I
关键词
( }8 ~) a9 u7 M5 Q/ {" U 21 x. L. c) \$ S2 F* }
医疗保障
2 R/ I& T! r E( |7 [7 L 新农合和城居保补助标准将提高, V6 Q( e8 g) ]+ J- B
规划提出,未来三年,我国将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2015年,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3 |7 m" c x; a9 y& t+ [
同时,逐步扩大新农合的保障范围,到2015年,实现普通门诊统筹全覆盖。扩大大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继续开展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肺癌等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并适当扩大病种,提高补偿水平。
4 @3 Q, P- s. X+ b X( Z* E) b 规划明确,我国将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减轻参保(合)人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3 g6 W1 q3 X0 ? u0 ^) v
关键词3合理用药) r0 E0 N2 q$ F0 }8 P7 E, I2 r: _
六大举措构建用药安全网4 ]( R1 [7 C7 d! D( m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强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
. j& f$ {6 Y/ _% U2 G3 K- H" M' b) B7 S 具体举措包括: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健全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评价和预警。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审评、检查认证、监测预警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快速检验设备,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应用。推进国家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
! V9 e9 K3 ^ S/ \ 同时,我国将推动执业药师队伍发展,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到2015年,所有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加强集中采购和配送工作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将高值医用器械、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 来源:京华时报 李秋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