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医药大家谈] 【第142期】他们为什么愿意献血?

[复制链接]
忆_伊人 发表于 2015-6-5 0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月28日《南方都市报》刊发这样一则新闻:广东茂名地下血液交易“市场”经曝光后,茂名市中心血站的负责人透露,茂名血荒严重,血液缺口每年都在30%至40%之间,只能通过“外调血”和“互助献血”来解决。该负责人甚至哭诉:“(血站)怎么努力还是缺血。”“血荒”不是茂名独有,除了深圳、惠州,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荒”现象。

    说起来惭愧,笔者长这么大还真没献过血,原因吗很多,一是笔者太瘦,舍不得献丁点血;二是对献血的知识也不够了解,内心难免恐惧;三是似乎也没见过有多少人献血。这是笔者短浅的想法和见解。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人跟笔者的想法不一样,也肯定有很多人在献血。笔者想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愿意献血呢?

    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国,每年有60多万人接受输血,平均每天要有近万人次献血,才可能满足供血需求。法国无偿献血制度的成功,在于成功构建了献血文化。法国政府官员、明星,都以积极献血为荣。在名人效应带动下,社会各阶层踊跃献血。法国媒体与义工大力进行献血宣传,特别是献血者以亲身经历动员公民献血,号召力很强。法国各地还有民间自发组成的“献血者协会”,推动促进民间人士献血,缓解了法国血液供应的紧张局面。无偿献血,甚至已经被视为“法兰西精神”的体现。

    假如在平常日子里,血库便与公众及热心献血人士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社交网络等与公众互动,让公众更了解血库工作,血库的库存与缺血信号也能及时通过微博等平台向公众发布,并组织志愿者团队,无疑有望让应急预防机制有更多保障。

    而在美国,针对血液安全和供应的难题,他们组织研究者专门研究对策,人口学特征、捐血者健康标准、吸引与保持献血者的机制、血液配送与储存技术等诸多因素,都被深入分析以寻觅对策。美国除了加强社区招募培训力度,还通过学校、公司、教会甚至社交网站动员组织捐血者。对献血者奉上小礼品或甜品热饮等做法,更是对构建无偿献血文化与社群认同大有助益。

    他们之所以没有“血荒”现象,与其多元化的保障机制有直接关系;他们之所以愿意献血,与其热热闹闹的献血文化更是直接相关。想要避免“血到用时方恨少”现象的产生,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惟如此,笔者之类的人群才能被同化,知奉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任何网站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