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复制链接]
伊凡诺娃 发表于 2007-7-27 0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FONT color=#6ba25e size=4><STRONG>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BR><BR><BR>  <BR>   <BR><BR>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BR>1、1856年5月6日生于奥地利 ,4岁时全家移居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80年。 <BR>2、弗洛伊德出生时,其父已40岁,而其母(其父第二个妻子)才20岁。弗洛伊德父亲的前妻生过两个儿子。弗洛伊德的母  亲生了6个孩子,弗洛伊德是他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其母的掌上明珠。 <BR>3、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 <BR>4、是第一个发现可卡因止痛效能的人。 <BR>5、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开始私人营业。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她们才最后完婚。生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BR>6、1880年与布鲁尔交往,1885年从学于沙可。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关于癔症的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起点。1896除名于医学会。 <BR>7、从1900年到1910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连续发表《释梦》、《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和《性学三论》等重要著作,使弗洛伊德的学说逐步地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界中发生影响。 <BR>8、1908年与阿德勒、兰德和荣格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小组因自身学术观点的冲突和争论而瓦解。兰德被开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1914年荣格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字串9  <BR>9、1909到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座受到国际承认。 <BR>10、1938年离开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 <BR>11、1939年12月23日,弗洛伊德死于伦敦。 <BR>  二、弗洛伊德的著作 <BR>《梦的解析》(1900年) <BR>《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 <BR>《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 <BR>《精神分析引论》(1910) <BR>《图腾与禁忌》(1913) <BR>《超越快乐原则》(1920) <BR>《自我与本我》(1923) <BR>《文明及其缺陷》(1930) <BR>三、弗洛伊德的理论 <BR>主要理论(一):意识与无意识 <BR>意识,个体正意识到的想法。 <BR>无意识,不被自己所意识到,由于社会标准的制约而被压抑的欲望。  <BR>字串9 <BR><BR>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属于意识的一部分,虽然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 <BR>通向无意识的途径:解梦、催眠、自由联想、口误、意外、象征行为。 <BR><BR>主要理论(二):人格的结构 <BR>本我处于无意识中,是生而具有的。动物性、自私、人的本能欲望和需要,大部分与性和攻击性有关,追求实时满足和缓解紧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BR>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1-2岁左右开始形成。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出来的。使本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BR>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5岁左右开始形成。充分发展的超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组成。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的经验,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奖励而内化的经验。遵循至善原则。 <BR>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自我起调节作用。 <BR>主要理论(三):人格动力  <BR>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本能的驱使。 <BR>生或性的本能,称为“Libido”。起着保存存种族生存的作用。 Libido能够给人的全部活动提供力量。 由Libido的基本概念开始,弗洛伊德把人类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认为与Libido的性欲有关。 字串1  <BR>死与攻击的本能,称为Thanatos(希腊神话中的死神)。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 <BR><BR>主要理论(四):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BR>焦虑的种类 <BR>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BR>神经性焦虑:是担心本我冲动会突破自我限制所产生的恐惧; <BR>道德的焦虑:是担心违反超我的价值观时体验到的恐惧。 <BR>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 <BR>无意识的; <BR>曲解现实,具有自欺性质,是消除焦虑的非理性方法。 <BR>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1 <BR>压抑作用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一种,弗洛依德将它称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因为所有其它自我防御机制要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应用压抑作用。压抑作用把那些激起焦虑的思想滞留在潜意识中,使个人意识不到它们。 <BR>压抑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的压制;二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的压制。(《爱德华大夫》例) <BR>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2  <BR>字串2 <BR><BR>移置(替代)——是用那些不会激起焦虑的目标替代会引起焦虑的目标。(教材83页) <BR>如果移置作用有助与社会的积极发展,它就称为升华。 <BR>否 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BR>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3 <BR>自居作用是把自己与能增加价值感的
lingyun 发表于 2014-11-28 1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代医学家葛洪养生六真经: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钱财,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