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立即注册
登录
名医博客
健康有道
健康社区
今日焦点
药店
健康对对碰
辟谷
医院
健康俱乐部
饮食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疾病
偏方
自测
用药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药品
急救
百科
禁忌
医药杂谈
我与中医药
基层中医
榜样的力量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搜索
热搜:
中健网
健康
养生
护肤
干燥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用户
中健网
»
医缘社区
›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
›
疾病查询
›
防治梅毒注意避免五大误区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传染病]
防治梅毒注意避免五大误区
[复制链接]
文人
发表于 2014-3-5 0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专家:治疗梅毒抗生素并非万能 除了治自己还要治性 伴侣
防治梅毒要注意避免五大误区,专家一一分析。
误区一:性传播是唯一途径。对于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归咎于性。诚然,在梅毒的传播途径中,性行为名列首位,但除此之外,破损的表皮与带有梅毒螺旋体的浴具、衣物等接触,或者直接接触患者受损的皮肤黏膜,也有可能使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导致发病。
误区二:症状消失,天下太平。有的患者在感觉症状消失后就不再治疗,也不去医院复查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皮肤性 病专科医生治疗梅毒远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梅毒治愈的标准不仅是临床治愈,即症状、体征消失,而且还要达到血清学治愈,即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消失。在治愈后的两年内还应进行定期随访(复诊+血液检查):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
误区三:抗生素万能。有的患者认为,只要注射或服了抗生素,梅毒螺旋体就会一扫而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梅毒虽然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但梅毒螺旋体不是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敏感,因为梅毒螺旋体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因此要选择敏感、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注射次数少的青霉素,如苄星青老素。
误区四:梅毒能终生免疫。有的患者认为,得过一次梅毒后会终生免疫。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当人得了梅毒时,机体对梅毒螺旋体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梅毒不能终生免疫,治愈后再接触仍可再感染。
误区五:只治自己不治性 伴侣。一些性 病患者在治好之后,在不再有外遇的情况下,又多次复发,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治好了,未让配偶治疗,结果通过夫妻间的性 生活又多次罹患同一种病。因此,患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应当开诚布公地告诉配偶,并同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max92
发表于 2014-3-5 05: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pdbtjpx
发表于 2014-3-12 17: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angli123
发表于 2014-3-26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qf3016
发表于 2014-4-1 1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气有害,人人皆知,对比制怒法:想想别人,看看自己。比下有余,心中满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cw2008
发表于 2014-4-4 0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有所养,养之得法;老有所乐,乐之得心;老有所为,为之得效;老有所医,医之得当;老有所学,学之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老李
发表于 2014-4-16 03: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和睦,心情舒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幸福雨虹
发表于 2014-5-2 1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生之窍:退让忍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65968598
发表于 2014-5-3 13: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安康,每天一只果,老汉变小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uanquan
发表于 2014-5-28 14: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它不能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
Copyright © 2001-2016 HEALTHCN.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