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博客 有道 对对碰 杂谈 |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偏方 用药 | 不孕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精神 口腔 泌尿
社区 焦点 俱乐部 就医 |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急救 自测 |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消化 心脏 血管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肝病导航
肝病
甲肝
乙肝
丙肝
丁肝
戊肝
肝硬化
肝癌
脂肪肝
胆囊
胆囊炎
胆囊结石
防治
肝病治疗
肝病预防
名医博客
就医指南
肝癌
护理指南:肝癌患者家庭护理五要素
    家人要为病人提供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注意病人的卫生,做好病人身体的清洁工作,防止褥疮、感染的发生。
时间:2013-4-10 06:01
注意:喝咖啡无机盐降低肝癌发病率
    近些年来,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医学专家在潜心研究的的同时发现饮食调理对肝癌患者也尤为重要。如今发现了肝癌患者两大必食的东西:咖啡喝无机盐,本文为大家重点介绍。
时间:2013-4-10 05:57
了解:局部消融治疗肝癌的优缺点!
    近年来,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方式。综合看来,局部消融治疗肝癌有优点,但也不乏缺点。
时间:2013-3-28 05:20
提醒:经常吃发黄的大米可致肝癌!
    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经常食用发黄变质的大米,可使体内摄入大量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时间:2013-3-28 05:18
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唯一标准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其AFP浓度下降,并会在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时间:2013-3-18 05:21
肝区疼痛和肝肿大是肝癌的主要症状
    原发性肝癌患者往往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到了晚期,症状仍不明显。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的患者常以肝区疼痛和肝肿大为主要表现。
时间:2013-3-18 05:18
了解:需要与肝癌作鉴别的4种疾病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肝癌早期诊断难,且与许多疾病相类似,容易造成误诊,很多患者为此付出生命代价,因此患者也应了解肝癌相似疾病,以免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时间:2013-2-27 05:21
推荐:治疗肝癌黄疸的2种美味佳肴
    中晚期肝癌病情较重,由于癌肿扩散和压迫患者可出现黄疸症状,加重病情和患者痛苦,家属不妨学习制作可用于治疗黄疸的食疗,帮助患者减轻不适,缓解症状。
时间:2013-2-27 05:19
指南:肝癌晚期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
    肝癌晚期患者疼痛的护理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观察患者的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按三级止痛方法应用止痛药物
时间:2013-2-21 05:34
关注:酒精肝硬化成肝癌新“帮凶”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31万人患肝癌,国内有13万患者死于肝癌,国人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42%。肝癌如此高发的发生率,专家表示之前引发肝癌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12N100倍。
时间:2013-1-18 05:45
饮食指导:常吃苦瓜可有效预防肝癌
    苦瓜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苦瓜味苦,但是对肝脏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苦瓜不仅是一种护肝的好食物,同时也能够降低肝癌的发生率。苦瓜好处多,能预防肝癌,下面给大家做个介绍。
时间:2013-1-8 05:24
健康指南:乙肝者患肝癌如何早发现
    乙肝病毒可以使肝脏反复发生炎症和再生,从而容易诱发癌变。肝癌从第一个癌细胞形成发展到有自觉症状,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少数病人会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乏力等。
时间:2012-12-26 05:34
疾病常识:原发性肝癌的4个并发症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随疾病的发展,中晚期会出现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可导致患者死亡。
时间:2012-12-26 05:32
警惕:酒不能混着喝,容易患肝癌!
    近年来流行“红酒、白酒、啤酒混喝”这种现象让健康专家很是忧虑。研究显示,酒精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而且饮混合酒的人,患肝癌的机率比饮温和酒或不饮酒的人高5倍。
时间:2012-12-24 05:29
开水也有保质期 过期饮用诱发肝癌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从安全渠道获得的饮用水是没有健康隐患的,因为它很干净、不会变质。但事实上,如果忽略饮水的细节,再干净的水也有变质的可能,并悄悄危害身体的健康。
时间:2012-12-24 05:25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