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不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及社会复杂生活的能力。”对此,社会各方和学生家长都为缺乏应对良策而忧心忡忡。有心理学专家认为,应从这一问题的成因着手,寻求防范和干预之策。由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共同组成的科研小组,自2002年9月开始进行《大学生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研究人员对该学……
“大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不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及社会复杂生活的能力。”对此,社会各方和学生家长都为缺乏应对良策而忧心忡忡。有心理学专家认为,应从这一问题的成因着手,寻求防范和干预之策。
由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共同组成的科研小组,自2002年9月开始进行《大学生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研究人员对该学院的637名学生进行定群研究后认为,人际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人格因素对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影响。该研究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内在归因组与外在归因组的SCL-90各项统计指标比较,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外在归因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内在归因组要差。
二、人际关系敏感组在成功情境下,把交往结果较多地归因于自身的因素,而较少地归因于外在因素。在失败情境下,把交往结果较多地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较少地归因于自身因素。说明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存在不当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责任感不强,不做努力,对事物态度消极。
三、人际关系敏感组在精神质及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在内外倾向及掩饰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大学生存在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及较孤独、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等个性特征。
四、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因素主要是神经质、内外倾向和背景。据此推断,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可能存在对他人的知觉判断偏差。 >>>>见死不救的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