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尚未离去,上海却已几次出现37℃高温天,“高温、高湿”使世博园区内中暑、腹泻游客的数量明显上升。医学专家说,中暑、腹泻并不是难预防的病,关键是游客要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和知识。
梅雨尚未离去,上海却已几次出现37℃高温天,“高温、高湿”使世博园区内中暑、腹泻游客的数量明显上升。医学专家说,中暑、腹泻并不是难预防的病,关键是游客要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和知识。
防中暑:排队松一点,喝点盐汽水
人之所以会中暑,主要是因为体温调节系统出了“故障”。通常情况下,当气温超过人的体温时,环境温度就会通过热传递进入体内,人体随之启动体温调节机制,借助皮肤散热、排汗等将体内过量的热排出。但在黄梅季节,空气的高湿度会抑制出汗,因此人常常热得难受,皮肤上粘糊糊的,而不是痛快地流汗。
“此时,人体内过多的热量无法随着汗液排出,会逐渐积蓄起来。”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尔真解释道,“人体所有器官的正常运作都有个设定条件,就是37℃体温,一旦过热,器官就受影响,引发中暑。”
从医学上说,中暑程度从轻到重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最常见的是热痉挛,也是目前世博游客中出现最多的中暑状态,症状包括小腿后部肌肉抽筋、头晕、恶心等。这时,去阴凉、通风处休息和多喝水,是缓解症状的最好方法。
当体内多余热量开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暑便进入“热衰竭”阶段,除抽筋加重、体温升高外,病人的举止出现异常,会突然显得很兴奋,随即又变得淡漠。
中暑的第三阶段称为“热射病”,此时多余热量已造成肝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损伤,“热射病非常少见,但死亡率很高”。
陈尔真说,每个人对热的耐受力并不相同,普遍特点是,老人与小孩的热耐受力较低。暑期,很多中小学生会去世博园参观,他们是中暑的高发人群,要特别加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