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健康焦点 衣食住行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1310期]谷雨节气,养生,食疗、运动…… 2022-4-20 17:11
导语

4月20日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

  4月20日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过后就是立夏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气大,天气变化莫测。

  谷雨前后,我们应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为夏季的到来、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谷雨养生重点  健脾祛湿,疏肝清火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得雨而生也,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节气,古时人们有“走谷雨”、“品谷雨茶”、“赏牡丹花”等习俗。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在这金贵的几天,一定要抓住春天的小尾巴,健康养生!

  谷雨养生的五大要点

  1、防“湿邪”伤身

  潮湿多雨是此时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

  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

  因此,健脾除湿、助脾运化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养生要点

  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还要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红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2、健脾和中

  中医认为,脾属土,为内脏平衡中心。少思节虑,不争名,恬淡清静可养脾。

  脾中不化为实,不喜食为虚;多疑惑者为脾不安;面色憔悴为脾有伤;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痰盛者为脾气湿重。

  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养生要点

  地瓜、山药、土豆、香菇等都是补脾胃的食物,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在谷雨时节不妨食用一些。

  特别是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

  也可多吃红枣,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3、柔肝疏肝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谷雨时节达到最旺。

  此时如果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

  因此,柔肝疏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节气的养护重点。

  养生要点 

  太冲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处向脚腕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它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让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按揉方法: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有助于将肝火泄发出去。

  还可多吃柔肝养肺的黑米、豆类、荠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萝卜、莴笋等。

  4、泻火泻热

  谷雨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上火的人又多了起来。

  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加之春季干燥多风,人体较难保持新陈代谢平衡,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

  养生要点

  点按内庭穴,最好在早7-9点早餐后进行,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

  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100次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泻火、解毒的疗效。

  5、避免接触过敏源

  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

  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所以如果进行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

  养生要点

  早晚揉搓鼻翼(迎香穴),有助缓解过敏。

  谷雨节气灸  祛湿健脾、疏肝温阳

  古语说“顺四时者昌,逆之则伤”,谷雨艾灸,其实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梳理好身体,恰当地从春季过渡到夏季。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人体内的湿气不易排出,如果身体内热和湿气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湿热。

  此外,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

  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谷雨也是生阳气、健脾胃的好时候!

  春夏湿气重,容易引发风湿骨痛,但这个时间点也是阳气升发的时段,这时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治好神经风湿骨痛病很有效。

  谷雨艾灸取穴重点在于祛湿健脾,疏肝养肝,温壮元阳。

  艾灸取穴:大椎、神阙、关元、足三里、公孙。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艾灸方法:每天1次,每次每个穴位20分钟;如果有风湿骨痛,直接加灸疼痛点。

  谷雨养生食补  祛湿抑春火

  莲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莲子50克。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泻。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芡实薏米排骨汤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

  做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香椿拌豆腐

  材料:香椿、豆腐、香油、盐、味精、花椒粒等。

  做法:

  ①将豆腐切块,放在锅中加清水煮沸,沥水后切丁;

  ②将香椿洗净,稍微焯一下,切成末备用;

  ③在碗中放入盐、味精、麻油,加入香椿搅拌均匀,最后淋在豆腐上,再轻轻地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胃。

  陈皮茯苓茶

  材料:陈皮、茯苓、普洱茶叶。

  做法:陈皮、茯苓加水煎煮10分钟,冲泡普洱茶叶。

  功效:健脾利湿,理气消滞。体质偏湿热者茯苓换成土茯苓,普洱茶换成绿茶。

  过了谷雨,夏季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在夏季即将到来之前,调理好身体,才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炎热的夏季。最后送大家一首谷雨节气歌:

  谷雨养生调心情,

  谨防旧病再发萌。

  开窗通风花粉飞,

  春捂养阳防温疫。

  宜甜少酸忌冷腻,

  调达肝气防郁痹。

  谷雨节气适合的室外运功

  谷雨节气空气湿度增大,湿邪易侵入各脏腑,多运动使得脏腑功能运转正常,建议大家多去室外运动。

  1、慢跑:与散步同理。慢跑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机体免疫力,还能降低而脂,延缓衰老等。注意在跑前做好准备活动,适量而行,跑步最好在上午10点以后,或下午进行慢跑。

  2、登山: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对干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同时还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

  3、骑单车:骑着这种靠体力去踩的脚踏车。人的手和脚上有许多人体相应的穴位,当你紧握车把与用力蹬单车时,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开始了身体的穴位按摩。骑单车不仅能借腿部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同时也强化了微血管组织。

  4、游泳:春夏季节进行游泳锻炼正是好时候。游泳健身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减肥健身而且相比慢跑等陆上运动,游泳时在浮力的作用下更不容易损伤身体。

  5、伸懒腰:伸懒腰是最简单的运动,但好处却不少。伸个懒腰,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6、春游: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一起出门游玩的好时候,不仅可以增进家人朋友的感情,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7、快走:在春意初露的日子里,快步行走健身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平常缺少锻炼的人来说,刚开始就练跑步可不太科学,容易对膝关节造成冲击。快走就不同了,在空气新鲜的郊外逛逛,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达到了运动耗脂的效果。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1206期]夏日游泳热,当心
[第1206期]夏日游泳热,当心
炎炎夏日,不论大游泳馆还是小游泳池都成了人们喜欢的消夏场所,很多游泳馆出现了人满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阅读其他
[第1351期]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都在这里
[第1351期]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都在
1月20日大寒,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那么,该如何养生
[第1350期]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都在这里
[第1350期]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都在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第1349期]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这里
[第1349期]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
12月22日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第1348期]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第1348期]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1个节气,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说,究竟
[第1347期]小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第1347期]小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
11月22日小雪,小雪节气,顺时而养、增强体质。
[第1346期]立冬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第1346期]立冬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
11月8日立冬,俗话说:“立冬会进补,来年能打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佚名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