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这样,父母竭尽所能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却很少意识到,孩子的生长发育与母亲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令人忧虑的是,据最新调查表明,我国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状况严重,其中约1/3未孕未哺乳妇女贫血,近一半孕妇及哺乳妇女贫血,她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育龄妇女贫血危害自身和下一代缺铁性贫血是常见……
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这样 ,父母竭尽所能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 ,却很少意识到 ,孩子的生长发育与母亲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令人忧虑的是 ,据最新调查表明 ,我国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状况严重 ,其中约 1/3未孕未哺乳妇女贫血 ,近一半孕妇及哺乳妇女贫血 ,她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育龄妇女贫血危害自身和下一代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育龄妇女贫血率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育龄妇女由于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原因 ,成为贫血高发的特殊人群。育龄妇女 ,尤其孕妇贫血将影响自身健康 ,易疲劳 ,体力下降 ,严重时还会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等。研究证实 ,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孕产妇的死亡40%与贫血有关。
孕妇贫血易导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母体贫血还可直接导致其胎儿肝脏贮存的铁量不足 ,使婴儿易发生贫血 ,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下一代的健康。因此 ,育龄妇女贫血 ,尤其孕妇贫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及《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均将增加妇女营养、减少孕妇贫血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我国育龄妇女贫血状况堪忧
19 9 8年以前 ,我国一直未进行过育龄妇女的全国性调查。为了解中国育龄妇女及孕妇贫血情况 , 19 9 8年 ,卫生部委托首都儿科研究所与 11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了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调查 ,共抽取 11个省 44个市县 ,用统一配置的血红蛋白分析仪及试剂进行检测。共调查 15~ 49岁育龄妇女 19 185人 ,其中未孕未哺乳妇女 12535人 ,哺乳妇女1474人 ,孕妇 5176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孕妇血红蛋白 <11克 /公升为贫血 ,未孕妇女血红蛋白 <12克 /公升为贫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如下 :未孕未哺乳妇女为 35. 6%(城市 26. 6%,农村 37. 7%);哺乳妇女 47. 6%(城市 43. 9%,农村 48. 4%);孕妇 42. 1%(城市 35. 5%,农村 43. 6%)。全国育龄妇女血红蛋白平均值如下 :未孕未哺乳妇女为 12. 5克 /分升 (城市 12. 7克 ,农村 12. 2克 ),哺乳妇女 12. 1克 /分升 (城市 12. 5克 ,农村 11. 5),孕妇 11.4克 /分升 (城市 11. 6克 ,农村 11. 1克 )。以上资料表明 ,全国约有 1/3的未孕未哺乳妇女贫血 ,而哺乳妇女及孕妇近一半贫血 ,我国育龄妇女的贫血状况比较严重 ;哺乳母亲及孕妇贫血情况更为严重 ;农村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较城市妇女重 ,血红蛋白均值表明 ,农村育龄妇女基本处在贫血状况下。
国际资料表明 ,工业化国家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13%,美国为 17%;发展中国家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40%~ 80%。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 42. 1%,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为工业化国家孕妇贫血率的 3倍多。我国四类县 (贫困县 )未孕未哺乳妇女 ,哺乳妇女及孕妇贫血率均为 60%以上 ,尤其哺乳妇女贫血率高达 75. 9 %,说明贫困地区妇女贫血情况十分严重 ,必须加以解决。
育龄妇女贫血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全国轻中重度贫血构成情况是 :未孕未哺乳妇女分别为 56. 1%、 41. 8%、 2. 1%;孕妇分别为 56. 4%、 41. 7%、 1. 9%。哺乳妇女分别为 38. 3%、 56. 4%、 5. 3%。未孕未哺乳妇女及孕妇贫血中 ,中重度占近 1半 ,而哺乳妇女占近 2/3。中重度贫血是必须予以治疗的。
孕妇贫血可以改变
孕妇贫血患病率与孕期关系密切。此次调查结果表明 ,农村孕妇贫血率妊娠 13周前为26%,随着孕期的增加 ,贫血患病率上升 ,怀孕 37周后高达 54. 4%;城市孕妇 13周前贫血率为 16. 4%,怀孕 28~ 37周时达高峰 ,贫血率为 41. 4%,但怀孕 37周后降为 32%,与农村有所不同。
据分析 ,孕妇贫血率随孕周增加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1)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 ,血液容量扩大 ,血液相对稀释 ;(2)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母体铁营养相对不足而致贫血。此外 ,怀孕 37周后城乡孕妇贫血率的不同变化 ,可能与城市孕妇后期或产前及时发现贫血并给予积极治疗 ,使贫血状况改善有关。但农村孕妇得到治疗的机会少,妊娠晚期贫血患病率便继续上升。因此说明 ,孕妇妊娠 13周后 ,尤其 28周后要增加铁剂的补充 ,农村孕妇一定要注意妊娠晚期的营养补充和铁剂治疗。
如何解除育龄妇女贫血威胁
据有关资料显示 ,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孕妇都存在体内铁贮存低下现象。铁缺乏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食物强化铁剂 :对于铁缺乏造成的贫血 ,工业化国家长期以来采用食物强化铁剂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推行食物强化铁剂 ,以解决妇女及儿童贫血。常用于强化铁剂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酱油、糖、盐等。
改善饮食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中肝脏、血豆腐及肉类中铁的含量高 ,吸收好 ;蛋黄中也含有铁 ;蔬菜中铁的含量较低 ,吸收差 ,但新鲜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 ,叶酸参与红血球的生成 ,叶酸缺乏会造成细胞贫血 ,也可引起混合性贫血。因此饮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类、肝脏、血豆腐 ,也要食用新鲜蔬菜。肝脏中既有丰富的铁、维生素 A ,也有较丰富的叶酸 ,维生素对铁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帮助 ,每周吃一次肝对预防贫血十分有好处。
铁剂治疗 :对于中度以上贫血的育龄妇女 ,除改善营养外 ,口服铁剂也是十分重要的。常用铁剂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及维血冲剂等。孕期贫血除服铁剂以外 ,可服用小剂量叶酸 (每日 400μ g )。孕妇服用小剂量叶酸不仅有利于预防贫血 ,还有利于预防婴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但叶酸剂量不要大。
育龄妇女贫血除铁营养不足外 ,也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内膜出血、子宫内置节育器及多次妊娠、多次流产等因素有关 ,慢性肠炎及消化吸收不良 ,疟疾、肠寄生虫感染 (蛔虫、钩虫、绦虫 )甚至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会造成贫血。育龄妇女如果有以上非营养性疾病 ,必须要到医院诊治 ,以解除贫血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