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老年心内科余国龙副教授据调查,我国有1.2亿高血压病患者,脑卒中、冠心病等高血压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等认识上存在误区。高血压病由于早期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头重、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或手脚麻木,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不被患者重视,从而失去早……
湘雅医院老年心内科 余国龙副教授
据调查 ,我国有 1. 2亿高血压病患者 ,脑卒中、冠心病等高血压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等认识上存在误区。
高血压病由于早期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头重、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或手脚麻木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不被患者重视 ,从而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也有患者偶测血压发现血压高,因没有明显不适症状 ,不愿接受正规治疗 ,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引起重视。实际上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一个渐进过程。有证据显示收缩压每增加 10m m Hg , 10年内脑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5— 10倍 ,死亡率增高 3— 5倍。据我国 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表明 ,收缩压每降低 9 m m H g和舒张压每降低 4m m H g ,脑卒中减少 36% ,冠心病减少 3% ,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 34%。
目前任何一种非药物治疗都不能代替正规的药物治疗。即使是轻度高血压病患者 ,在认真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也往往需用降压药。大多数病人需终身服药 ,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后仍应坚持用药 ,降压药不会进一步降低正常血压 ,却可防止血压回升。有些患者感觉不舒服了才想起服药 ,没有症状就不服药 ,这种随意减药、停药常导致血压反跳 ,诱发脑中风、心肌梗塞等。
在对药物的选择上 ,高血压病患者常有两个相反的倾向 ,一种是盲目要求开进口药、贵重药 ;另一种是由于经济原因要求廉价药。医生是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降压药物,如合并有糖尿病 ,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不宜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如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宜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一般主张选择能使血压 24小时平稳降低、一日仅服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
常有部分患者及家属要求医生开药在短时间内将血压降为正常。殊不知血压降得过快 ,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使患者头晕、晕厥 ,还可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及脑卒中。除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需要紧急采取降压措施外 ,对持续性、缓慢进展性高血压一般宜首先选择 1— 2种降压药物 ,每 7— 10天观察降压效果 ,并根据疗效酌情增减药物 ,约 3— 4周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降压的目标血压是 :收缩压低于 135m m H g、舒张压低于85m m H g ;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小于 60岁的患者收缩压应低于 120m m H g、舒张压应低于 70m m H g。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血压 ,还在于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所以临床医生常选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与抗凝剂阿斯匹林或华法令、潘生丁联合治疗。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患者要坚持按时服药 ,注意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患者及家属要学会测量血压 ,测血压最好选择水银柱血压计。家庭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最好不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宜 3— 6个月与医院的水银柱血压计校对 ,误差需控制在 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