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又确诊一个感染日本脑炎的患者,这是不到一个月接连曝出的第三宗感染日本脑炎病例。此前,香港葵涌九华径新村一名印度尼西亚籍女佣因感染日本脑炎已于6月7日死亡,这是香港近8年来因该病死亡的首宗病例。而在6月下旬,一名居于元朗加州花园的45岁男子也被证实感染日本脑炎,目前情况还很危急。日本脑炎不会大规模爆发刚刚确诊……
最近 ,香港又确诊一个感染日本脑炎的患者 ,这是不到一个月接连曝出的第三宗感染日本脑炎病例。此前 ,香港葵涌九华径新村一名印度尼西亚籍女佣因感染日本脑炎已于 6月 7日死亡 ,这是香港近 8年来因该病死亡的首宗病例。而在 6月下旬 ,一名居于元朗加州花园的 45岁男子也被证实感染日本脑炎 ,目前情况还很危急。
日本脑炎不会大规模爆发
刚刚确诊的这名患者是一个 50岁的无家可归者 ,每天露宿在香港九龙的深水步地区一个游乐场里。 6月 11日 ,他被人发现神智不清地躺在游乐场里 ,被送到医院后 ,出现了高烧及颈部硬化情况 ,通过化验 ,确诊他感染了日本脑炎。目前 ,这名患者情况还较严重 ,但病情已经稳定。
由于患者神志不清 ,医生还无法了解他被传染的原因 ,但医生根据日本脑炎的潜伏期初步推算这名患者的感染日期是在 5月底至 6月初。这名患者被发现的地点和今年第一宗病例发现的地点相当接近 ,而日本脑炎的主要传播源之一──三带喙库蚊可以飞行两公里 ,因此 ,有观点认为这名患者与首个发现的患者可能是同一感染源。
香港一个月内接连发现 3宗感染病例 ,这样的情况近 10年来已相当鲜见。据了解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香港有超过上千家养猪场 ,养猪场环境令日本脑炎容易通过蚊虫传播 ,曾在 1 9 71年、19 77年及 19 82年接连出现过每年4宗感染日本肺炎的病例。现在 ,全港的养猪场已减至 200家左右 ,接连出现感染病例的情况并不常见。
香港医生认为 ,未来可能还会再出现零星感染病例 ,但不会出现几十宗以上的大规模爆发趋势 ,卫生署也不必进行全民注射疫苗。
香港持续展开灭蚊行动
由于香港地处亚热带 ,环境湿热 ,特别适宜蚊虫生存 ,蚊虫极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因此 ,每年夏天香港政府都呼吁市民注意灭蚊。
对于今年香港连续出现的日本脑炎 ,香港政府相当重视。香港卫生署特别成立了病毒性脑炎中心 ,搜集全香港各地的发病情况。目前 ,卫生署正紧密监察 11宗分别来全港各地的病毒性脑炎病例 ,看它们是否同属日本脑炎。
发现第三宗病例后 ,香港卫生署已立即派人调查这名患者的活动范围 ,到他活动的地区调查其它露宿者有无被感染 ,并在病人露宿的地方加强灭蚊 ,大面积喷洒除虫剂。
6月 27日 ,特区政府还开展了全城清洁活动。全港 18个区的市民都行动起来 ,打扫卫生 ,喷洒药物 ,大举灭蚊。在香港九龙湾淘大花园 ,配戴手套及口罩的工作人员在小区范围内的花槽及各个渠位喷射灭蚊药水 ,并向居民派发传单 ,提醒市民注意环境卫生。此外 ,政府还派出义工到独居老人家里帮助清洁。
香港的医护人员也提醒市民 ,虽然日本脑炎主要由在水田和沼泽地生长的三带喙库蚊传播 ,但市区内的市民也要高度重视 ,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 ,穿上长袖衫及长裤并用驱蚊剂涂在身体外露部位 ,家中养花的则要及时清理花盆积水 ,防止蚊子滋生。
新闻链接日本脑炎 ,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 , 80%至 9 0%病例集中在 7月到 9月间 ,是夏秋季节常见病之一 ,主要通过蚊子(三带喙库蚊等 )叮咬传播 ,多发生于儿童 , 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 80%以上。潜伏期 4至 21天 ,平均 10至 14天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目前乙脑的治疗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主要以对症治疗 ,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为主。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抓好灭蚊防蚊、注射乙脑疫苗以及居家及周边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