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6、7月份,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散发,个别地区病例较为集中。近日浙江省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出的实验结果显示,埃可30型肠道病毒是引发疫情的“元凶”,而排除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可能。在此次浙江散发流行的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例中,多数为1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患者伴有轻微的颈项部疼痛和……
本报讯今年 6、7月份 ,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散发 ,个别地区病例较为集中。近日浙江省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得出的实验结果显示 ,埃可 30型肠道病毒是引发疫情的“元凶” ,而排除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可能。
在此次浙江散发流行的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例中 ,多数为 15岁以下儿童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 ,部分患者伴有轻微的颈项部疼痛和喉痛 ,体温多数在 38℃~3 9℃ ,最高达 40.4℃ ,脑膜刺激症状较轻 ,无明显意识障碍。患者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处理后 ,症状体征改善较快 ,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 ,预后良好 ,无后遗症。浙江省CDC病毒研究所分别对采集的 7份脑脊液标本和 16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 ,其中有 10份粪便标本和脑脊液标本呈阳性 ,均为埃可 30型肠道病毒。
据介绍 ,肠道病毒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品、水和用具 ,经口传入人体。先在消化道繁殖 ,然后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综合病症。肠道病毒共有 70多个型别 ,埃可 30型和去年引起散发流行的柯萨奇B3均为常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而由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浙江省CDC专家分析说 ,每年 5~ 8月 ,都有一个病毒性脑炎发病的季节性增高现象 ,虽病例分布比较零星 ,但也不排除小范围流行的可能。因而 ,提醒医疗机构提高警惕 ,对临床疑似病例及早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专家同时提醒广大居民加强防治意识 ,注意饮食卫生 ,勤洗手 ,严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