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和6日,湖北省连续发生两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将食堂当成学校重要的“创收手段”,将食堂对外承包后收劝承包费”,由于食堂承包人以盈利为目的,而校方疏于管理,使得假冒伪劣、甚至变质食品进了食堂,上了餐桌,最终酿成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无独有偶,今年5月到9月,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石家庄市3……
11月 5日和 6日 ,湖北省连续发生两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 ,不少学校将食堂当成学校重要的“创收手段” ,将食堂对外承包后收取“承包费” ,由于食堂承包人以盈利为目的 ,而校方疏于管理 ,使得假冒伪劣、甚至变质食品进了食堂 ,上了餐桌 ,最终酿成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无独有偶 ,今年 5月到 9月 ,在不到 4个月的时间内 ,石家庄市 3所学校也先后发生严重水污染、食物中毒事件 , 300名学生及教职工被送进医院治疗。 9月中旬 ,石家庄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市内各类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开展拉网式检查 ,在检查的 63所学校食堂中 ,竟有 16所因卫生不达标被查封。石家庄市卫生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特意强调说 ,这些不合格的学校食堂中 ,有一部分是承包给私人经营的 ,这些被承包出去的学校食堂 ,往往是下一次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源地。
早在几年前 ,我国许多高校便开始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家说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能因为一时的问题而因噎废食。但是 ,目前一些学校在各种配套条件还不具备的前提下 ,仅仅为了摆脱负担 ,增加收入 ,就将学校食堂推向了社会 ,承包给了私人经营 ,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很多对外承包的学校食堂 ,校方只管收取“承包费” ,在卫生问题的监督上 ,往往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而承包作为一种短期行为 ,承包方也不会投入太多的资金。食堂处于这种“双不管”的处境中 ,必然造成软硬件的严重欠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学校食堂的内外环境、设施布局、餐饮具、食品采购等方方面面都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 ,但这些规定对一些学校来说都是形同虚设。由于没有资金注入 ,一些食堂连必要的消毒专间、更衣室、主副食品库房都没有。河北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张东升说 ,学校食堂卫生关系着千万学生的健康安全 ,必须舍得投入 ,本校一套用来专门检测蔬菜病菌和农药的设备就花了 10多万元。而对一些学校来说 ,投资巨大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却在相对费用少得多的食堂建设上 ,变得异常“节俭”起来。
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 ,相对于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其他都必须退居其次。一次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就等于敲响一次警钟 :改变校园食堂“营养不良”的状态 ,加大对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 ,已变得异常紧迫。
(记者李俊义 )
据新华社石家庄 11月 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