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各地快讯 查看内容

北京将建分级医疗让患者看病不再扎堆大医院

2014-10-16 12:18| 发布者: 丁宁| 查看: 22| 评论: 0|原作者: 张闻 冯会玲|来自: 央广网

摘要: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看病,好多人肯定感觉没病也得愁出点病来。就大医院那个人潮汹涌,一想就得头疼病。但是看病嘛,谁不想去大医院、找大专家,踏踏实实把病看好了呢?大医院放心但环境差;小医院人少却不放心。这个矛盾应该怎么解决呢?
    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张闻 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看病,好多人肯定感觉没病也得愁出点病来。就大医院那个人潮汹涌,一想就得头疼病。但是看病嘛,谁不想去大医院、找大专家,踏踏实实把病看好了呢?大医院放心但环境差;小医院人少却不放心。这个矛盾应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这个解决方案咱们已经很熟悉了。叫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问题是,作为患者,光让我向社区了,你医生不往社区流动,我又凭什么放弃大医院呢?

    针对这些矛盾,昨天,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存在的诊疗行为不规范、医患关系不和谐等问题,意见首次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将按功能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那么意见的发布将会对北京的医疗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大医院门外的车水马龙、医院里人流的熙熙攘攘早都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景象,而北京新发布的这一意见将有望改变这一难题。法宝是什么?用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的话说:就是“金字塔”型的分级医疗体系。 

    韩晓芳:分级医疗体系,就是价格、财政、医保、人士各项政策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联合发力。比如大医院就是急难重症治疗,就要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

    分级诊疗,说白了就是,患者生了病,要先去就近的基层医院,如果属于急难重症,再往大医院转诊。显然,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此,有些患者举双手支持。

    患者:到一定年龄都是慢性病,到三甲医院看一下,然后再到社区医院拿药复查。没什么可担心的。你先到社区医院看如果病大了,他肯定给你转到三甲医院去看的。

    但也有老百姓还是无法把悬着的心放下来。其中,第一大担心就是社区医院无法确诊,会耽误病情。

    老百姓:看什么病了,感冒发烧肯定就上这来了,你要是哪疼,不知道什么病,肯定去大医院先确诊。没什么大病就上社区了呗。谁都愿意确诊之后再治疗,但问题是你能确诊吗?

    对于类似的担忧,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医改希望引导患者首诊在社区医院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确诊在目前条件下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承担,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庄一强:首诊和确诊这个是要有区别的,首诊是第一次我有病就要找谁看,这是对的。第二个是要确诊,最好是找相对比较好的医生。但是一旦确诊明确了比如说你就是高血压,你就是糖尿病,不涉及诊断或者比较关键的步骤的话,慢病的管理康复,其实还是可以放在社区的。关键的诊疗可能上大医院,也可以分流一部分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也表示,压缩大医院门诊,引导患者进入社区医院诊疗,也将是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向基层倾斜,做大基层是医改的“题中之义”

    韩晓芳:在基层是慢病常见病和健康管理,最大的底座强基层,这次提出以强基层为龙头,服务能力能不能提升,围绕医和药做改革,同时把大医院普通门诊挤到基层,患者和医生一起往下走。    

    说到底,大医院最吸引患者的,还是医生,是医术高超的专家。究竟如何让好医生出现在基层医院,意见对此给予了重点关注:

    韩晓芳:医改当中人的因素特别重要,下一步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全职兼职相结合,因为医生是技术人员。他不受岗位限制,就是要激活资源。现在医生也在多点执业只是没有阳光化,比如周末医生。但是是一种个人行为,下一步希望变成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规范以后,签了部分时间用工制度就要履行相关的义务。医院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就非常清晰。医院就会保证连续诊疗。

    其实,患者的担心除了确诊,还有对于所谓基础医疗和疑难杂症的区分。对于医疗知识相对缺乏的普通人,一旦病情发生恶化,最怕的还是转诊手续复杂,被医院拒之门外。

    患者:是不是有一道手续,我就担心的是,得半身不遂或者中风了。直接带着上这来,再给转那儿去。还是直接上那去,他给看不给看。这个问题我很担心。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在强调基层医院作用的同时还要建立转诊的绿色通道,以免耽误患者病情:

    庄一强:所谓的基本医疗就包括,基本检查,基本诊断,笼统的定义是可以有的,但是明确的定义呢?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疾病的发展,小病变大病是经常有的。举个例子吧,有一个病人开始说是感冒症状,流鼻涕发烧后来死了,其实是中间发展成了鼻窦炎,引起脑部感染。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需要的一个补救的绿色通道,一旦发现有情况,紧急的输送到大医院。但是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你的步骤具体的措施,哪些人会受到影响要具体的评估。

    制度设计得很好,实行起来会怎么样呢?当然一天两天我们是看不出《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效果,不过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已经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地方的情况。

    像青海,分级诊疗制度运行3个月后,就呈现出“两升两降”的初步效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上升了12%,住院患者医保基金支出平均增长11%;三甲医院住院人次平均下降18%,住院患者医保基金支出平均下降14%。

    而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介绍,国家卫计委正在总结各地重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经验,未来将探索建立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宋树立:目前在全国来看,全面实施分级诊疗的地方仍然还不多,大多还在试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还是比较薄弱,近期我委在研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相关文件,考虑要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原标题:北京将建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让患者不再扎堆大医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