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健康快讯 不想上榜 查看内容

网上专家来电推荐药品 6名老人被骗170万元

2015-4-8 13:03| 发布者: 丁宁| 查看: 38| 评论: 0|原作者: 陈琼珂|来自: 解放日报

摘要: 利用患者求医心切、保健养身的心理,几名无业青年在网上冒充医院专家,以“治病卖药”或销售保健品等设下圈套,诈骗6名中老年人钱款170多万元。近日,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3名被告人分获8至12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被处以罚金。

东方IC
    (记者 陈琼珂 通讯员富心振)利用患者求医心切、保健养身的心理,几名无业青年在网上冒充医院专家,以“治病卖药”或销售保健品等设下圈套,诈骗6名中老年人钱款170多万元。近日,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3名被告人分获8至12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被处以罚金。

    网上获取被害人个人信息

    2013年至2014年间,黎某伙同严某、赖某等人从互联网等渠道非法获取被害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然后,冒充医生、专家、医院财务人员等拨打被害人电话,以治疗疾患,让被害人购买药品、产品、设备及办理退款等为由,大肆骗取钱款并分赃花用。
    浦东的陈先生由于耳聋一直在医院求医,可效果不大,后通过网上购买了“通窍耳聋丸”来治疗耳聋。2013年6、7月间,黎某伙同他人拨打陈先生的电话,先是自称北京协和医院的林主任问“通窍耳聋丸”的效果如何,接着介绍医院专家组李教授治疗耳聋效果很好,获得了陈先生的信任。
    之后,所谓的李教授打电话给陈先生,推荐了好几种药让他服用。最终,陈先生以购买药品、支付治疗手术押金、购买治疗设备等名义,先后6次通过网上转账付款24.68万元。但是,服用的药没有什么效果。后来,黎某等人又打电话给陈先生,谎称必须要有药引才有疗效,让他再支付15万元。
    这时,陈先生才感觉不对。经打电话给北京协和医院办公室,得知医院没有专家组,所谓的李教授也不负责这方面的医疗。于是,陈先生最终报警。

    “同意退款”但要收赔偿金

    2013年4月,重庆忠县的胡女士在网上看到某美容医院销售丰胸产品的消息。于是,她按照网上的提示,打电话跟医院相关人员联系购买产品。先后汇款5.2万元买下丰胸产品,但使用下来没有效果。9月份,胡女士与对方联系退款事宜。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对方”就是黎某等一伙人。
    知道胡女士的退款要求后,黎某等人冒充医院工作人员,以退款需办理会员卡并要补足余额等为由,骗得胡女士的钱款32万余元。之后,黎某等人以上述同样理由,再次骗取7万元。
    广东佛山的陈女士则是在网上购买保健品而受骗上当的。2013年下半年,黎某、严某等人冒充医院工作人员,向陈女士电话推销保健品,并谎称可以治疗陈女士的疾病。因服用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陈女士提出退款。黎某、严某等人则先后自称陆主任、金院长、张科长,表示“同意退款”,但要陈女士另行支付办理会员卡费用和赔偿金等理由,骗取钱款2.35万元。
    2014年2月,黎某等3人被公安人员抓获。经查,黎某参与诈骗金额150万余元,严某参与诈骗金额99万余元,赖某参与诈骗金额49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3名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3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依法从轻处罚。同时,考虑到追缴了被告人的部分钱财,故对3人再酌情从轻处罚。

    【连线法官】

    虽然几名被告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但主审法官苏琼还是提醒公众:第一,治病、买药要到正规医院和药店。如果轻易相信网上的“专家”、“教授”和药品,不仅可能贻误病情,而且容易受骗上当。第二,碰到类似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感觉自己被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三,患者在网上求医、买药时,不要轻易留下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