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后气温的回升,又到了春季流脑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昨天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婴幼儿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健康状况,积极预防流脑侵袭。 据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陆辉介绍,流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等,重者可有败血症性休克和脑膜脑炎。流脑高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在11~12月份开始出现病例,次年2~5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在年龄分布上,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专家表示,预防流脑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清扫周围环境和室内卫生,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勤洗手,勤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适时接种流脑疫苗。 |